〈中華副刊〉花開花落最清明

■關峰

清明既是一種時節,也是一種情結。清明的花無論花開花落都是情感的寄託。清明是一個悲傷的傳承,那份思念裹在窗外的細雨中,把傷痛變成收藏,感悟代替了哀思。心念故人,別不了的相思季節,思念不再傷感。清明是厚重的,清明時令正是國人對春天味道的體驗。每年每年的清明節,每次每次的思念,每分每秒的記憶,關閉視覺都要落淚。生與死的距離,既是回憶與記憶的距離,也是懷念與思念的距離,每次清明節不能總讓哀思縈繞心頭。清明,仿佛我與父母在兩個世界裡的一次相約,把那份放不下的思念收藏起來。

清明花開,愁思裡有緬懷與思念;清明花落,成了一個沉重的日子。每次清明節看到父母的遺像,心中都在掉淚,淚水浸濕了一顆受傷的心,也浸濕一段永遠的回憶。以前每次回故鄉,看到母親倚在門旁,邁著蹣跚的腳步,臉上爬滿了歲月的痕跡,我總會淚眼朦朧。我曾在清明節的月光下仰望天空,月光下泛起了我的相思,在宇宙中尋找父親母親。父母已去了天堂,那份父愛、母愛只能在淚影中纏綿。老家的方向,是我記憶深處最美的凝望,故鄉成了我情感的寄託和嚮往。這麼多年,習慣了在小城裡漂泊,徘徊在熟悉的街頭,感受到人間世態的變化。離開老家走進小城,家不再是生活的全部,獨個去承受走過的艱辛之路,我認為爹娘在的地方那就是家。我在記憶中尋覓母親的味道,遠處飄來一首哀怨的思鄉之曲,深深灼傷我的一顆脆弱的心。

那一場清明雨,淋濕了思念,故而更顯沉重;那一場清明雨,淋濕了傷感,故而更顯惆悵。清明雨裡,淋濕的還有父母那羸弱的身體。默寄哀思,淋濕了我對故鄉的眺望。清明是心中永遠的傷,父親、母親,我想在清明節的月光下煮一壺濃茶,斟滿相思,將思念抖滿歲月的信箋。我只能對著您的遺像發呆,喊一聲爹,喊一聲娘,卻沒有人應答。沒有父親母親的日子裡,平時出門,少了幾分叮囑;工作乏了,靜靜地躺在沙發上,少了幾分安慰;晚上回家,家中沒有一盞溫煦的燈光為我守候。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回來,渴望回到有親父母親陪伴在身旁的幸福日子。

清明是心中永遠的傷,在清明節月光下,尋覓熟悉的影子。沒有父親母親的日子我沒有想過,可這一天終於落到我的頭上。我曾多次在星光閃爍的夜晚把縷縷的思念遙寄天涯,讓父親母親在天國裡安好。母親在那日淩晨安然去世,當我匆匆趕到老家時,母親是那樣安詳地睡去。的確,她被病魔折磨的死去活來。母親去世前兩天,我回老家看她,她躺在床上因病痛落淚,我為她連續擦了三次眼淚,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為母親擦淚,也是我為母親最後一次擦淚。我在清明節月光下相思,順著思念的脈絡,默寫著父親母親的好。沒有父親母親的日子裡,我只能用最質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聲。我曾多次想用摯熱的心去撫平父親母親那刻滿皺紋的額頭,用真實的情愫染黑父親母親那滿頭的白髮。

清明在左,思念在右。清明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左右,清明是心中永遠的傷,而思念是無盡的漫長,時間讓一切成為淡淡的回憶。花開花落最清明,正值春光明媚的清明節,何不借清風朗月、滿目翠綠去擁抱春天、喚醒傳統的文化記憶。人生路上,保持砥礪奮進的姿態,清明節成了永遠不舍的牽掛,那份思念銘記在心,縈繞在故鄉裡成為溫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