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學甲慈濟宮的「學甲上白礁」祭典,在去年九月經文化部公告為國家重要民俗,也是南市第六項重要民俗,四月三十日祭典當天,文化部長史哲將頒贈國家重要民俗證書。
學甲慈濟宮為保生大帝開基祖廟,每年舉辦的「學甲上白礁」祭典,於民國九十七年登錄為台南市(原台南縣)無形文化資產,以學甲慈濟宮為民俗保存團體。學甲上白礁相傳學甲先民於明鄭時期來台拓墾落地深耕,逐漸形成學甲十三庄規模,早年先民於保生大帝聖誕期間都前往福建白礁鄉祖廟謁祖請水火,稱「上白礁」,後改於先民登陸地方將軍溪遙祭,每年舉辦,並每四年擴大遶境路程刈香,民俗迄今已逾百年。
「學甲上白礁」祭典充滿在地特色,包括宮內祭典、白礁亭祭典、將軍溪畔的「請水火香」、香陣隊伍的輦宮文化、真人藝閣、文武陣頭,宋江陣、蜈蚣陣、報馬牛、藝陣,各庄頭與信眾設置點心站等。廟方長期自主傳承,近年將已中斷的藝閣、北管、採茶舞等重新恢復,更修復民國六十年代與七十年代的民俗影像,為地方保留珍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