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傳染高風險群 可接種疫苗

醫師建議,若因工作性質屬猴痘傳染高風險族群,可經媒合醫院接種猴痘疫苗。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妙齡女子「小美」最近不僅感到特別疲倦,手部也出現小水泡、體溫升高。她自述因工作關係須近距離接觸人群,擔心罹患接觸性傳染的猴痘,經診斷並未感染猴痘病毒。醫師建議,若因工作性質屬猴痘傳染高風險族群,可經媒合醫院接種猴痘苗。

嘉榮家醫科醫師陳怡成表示,猴痘病毒藉由皮膚傷口、呼吸道、眼、鼻或口腔黏膜進入人體,主要症狀是在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出現淋巴腺腫大情形,且有發燒、畏寒、頭痛、肌肉痛及關節痛等症狀,並在皮膚或口腔內側出現水泡、斑疹、膿疱,症狀期間屬高傳染風險時期。

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應配戴口罩儘速至感染科或家醫科門診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協助醫師檢查及判斷。

陳怡成表示,若感染猴痘也無須過於擔心,多數個案的症狀會在幾週內自行結痂、痊癒;病患只要配合醫囑治療、休息並小心處理皮膚狀況,多數可順利康復。

醫師進一步說明,猴痘發病前6~14日的病毒潛伏期,病毒量低的個案可能會出現「沒有症狀」的情況,因此在疾病流行期間,民眾要減少可能造成感染的高風險行為,例如多重性伴侶、生食肉類,面對面溝通前先戴上口罩,避免近距離飛沫傳播,也要謹記「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猴痘病毒有「外套膜」結構,使用酒精、乾洗手可加以破壞並大幅降低病毒量,若使用肥皂清潔手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