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盧萍珊∕大內報導
屋齡超過五十七年的大內區公所,早已「超齡」服役,加上建築物耐震係數不足,且公所內沒有廁所設施十分不便,區公所計劃結合緊鄰的衛生所提出改建,闢建失智據點及物理治療所服務,守護偏鄉長輩健康。
民國五十五年興建的大內區公所,早已超過加強磚造使用期限的三十五年,不僅耐震係數不足,也屬於危險建築,身為區級的災害應變中心,肩負著防災、救災重責大任,建築物卻有危險性遭到詬病。
區公所當時未設置廁所,員工們或洽公民眾內急,僅能到隔壁的衛生所「方便」,身為災害應變中心,一旦災害發生時兼具救災安置功能,也未有衛浴設施,無法暫時收容民眾。
大內區長李義隆指出,基層對於區公所改建案相當期盼,規劃案也納入衛生所,以大內區現有人口八千八百多人中,六十五歲以上就有二千五百多人,占百分之二十八,再依失智盛行率推估,近二百位長輩需要照顧,面對人口老化及危機,提供失智照顧更是偏鄉老人所需,未來也會設置失智據點,協助照顧長輩。
另長輩們常有腰痠背痛需要復健,但礙於交通不便無法就醫,在改建規劃案中也增設物理治療所,讓老人家方便治療,縮短身體不適。
大內區公所改建規劃案預估需二億四千多萬元,將循著地方創生計畫提出,若順利成行,將是全台第一個結合失智據點服務的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