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5日解除COVID-19全球公衛緊急狀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6日強調,這只是回歸常態化防疫,不代表疫情結束,針對疫苗接種、變異株監測等仍會持續推動。
WHO宣布,COVID-19不再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這場歷時3年的疫情不僅造成數百萬人死亡,還為世界經濟帶來浩劫、加重貧富不均。
台灣1日起把COVID-19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編。前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日本、美國都陸續在5月調降或解除防疫等級,WHO的決定跟整個國際鬆綁解封趨勢一致。
羅一鈞指出,解除緊急狀態只是讓疫情回歸常態化防疫,不代表疫情結束,針對疫苗接種、變異株監測等仍會持續推動。
另外,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防疫的合作格外重要。羅一鈞表示,特別是下次若又有類似疫情發生,在疫苗跟藥物的研發、生產、分配等議題上,都有待各國凝聚共識,WHO預計月底將會討論全球大流行公約事宜。
前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也在臉書提醒,WHO宣布解除COVID-19的PHEIC狀態,這也代表肆虐3年多的COVID-19大流行結束。
王必勝強調,COVID-19病毒仍存在於社區內,提醒脆弱族群,包括長者、慢性病患、從未接種疫苗等民眾,今年應該至少施打COVID-19疫苗1劑,如果驗陽應就醫開立抗病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