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等不到一個道歉的慰安婦阿嬤

台南設有慰安婦銅像,而814則是慰安婦紀念日。(本報資料照)
楊淑芬

台籍最後一位慰安婦芳美阿嬤過世,無盡哀思,阿嬤們多年的奮鬥仍未得到應有道歉和賠償,哀傷之餘,想到歷史可以諒解,但不可以遺忘,諒解之前需要真誠的道歉,至今慰安婦的傷痕仍留存在歷史長河中,在所有女性心中隱隱恆久作痛。

慰安婦是日本軍國主義戰爭下的犧牲者,就是軍事性奴隸,根據文獻,慰安婦最早是在一九三二年出現,上海的日軍利用上海既有的日本人妓院成立「慰安所」,即慰安婦提供性勞務的地方,此後由於軍隊的需求,慰安所相繼成立,隨著日本軍隊不斷擴張,慰安婦人數愈來愈多,也隨著軍國主義橫行,慰安婦向各地輸送。

根據《台灣慰安婦報告》和《台灣慰安婦》推估,台籍慰安婦最晚在一九三八年出現,日本殖民之下,台灣與韓國有最多慰安婦,台灣至少有一千至兩千 位慰安婦。婦女救援基金會和學者朱德蘭訪查,共確認了五十九位台灣慰安婦,她們遭受日軍嚴重性侵害,多數來自農民、漁民、工人等困苦家庭背景,漢人、客家人、原住民都有,年齡從十六歲到三十四歲,以就業受騙為主要受害原因。原住民婦女則是警察強制,並在部落鄰近的營區、工寮、山洞受害,最年輕的受害者只有十三歲。慰安所地點海外以海南島最多,還有廣東、印尼、菲律賓、緬甸、新加坡和沖繩,時間短則一年,長則六年之久。

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四日韓國慰安婦金學順首先公開控訴日本政府,要求道歉賠償,開啟國際慰安婦人權運動,八一四後來被訂定為慰安婦紀念日。一九九二年台灣政府與婦援會設立申訴專線,慰安婦問題才在台灣社會受到重視。從此展開漫長血淚交織的抗爭行動,而歷經時光淘洗,受害者都已經凋零或年華老去,研究者暱稱她們「阿嬤」。

一九九二年婦援會召開「台籍慰安婦首度公開控訴」記者會,隱身於黑色布幕後的三位阿嬤,鼓起勇氣向社會大眾說出自己的遭遇。

一九九五年婦援會展開醫療服務以及生活補助,隔年並且開始倖存者身心治療團體。

一九九九年台日義務律師團帶著九位阿嬤展開對日訴訟行動。歷經五年三審,東京最高法院宣判敗訴定讞;更早一點韓國的控訴也被日本最高裁判所駁回。日本官方態度強硬,判決理由是政府沒有責任、追訴期已過,個人非國際法損害賠償請求主體。

現實的法律敗訴,各國自行組織民間法庭。二000年民間主辦的「女性國際戰犯法庭」,稱為「東京大審」,集結了台灣、韓國、中國大陸、荷蘭、東帝汶、馬來西亞等團體,和六十多位慰安婦受害者,比照正式的法庭程序。審理之後,法官宣判日本裕仁天皇應負起慰安婦制度的法律責任,對日本政府要求公布相關資料,正式道歉、積極採取不讓軍國主義再現的法律措施、對受害國家賠償、研究慰安婦歷史、教科書忠實呈現歷史。

民間模擬法庭的判決,雖然沒有實質法律效力,卻是民間團體和阿嬤們對日本政府強而有力的控訴。台灣二00八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台灣慰安婦決議文》,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並負起賠償責任。

世界各國則相繼樹立慰安婦紀念碑和少女銅像,二0一0年美國新澤西州設立紀念碑,二0一一年韓國樹立慰安婦紀念銅像,二0一三年美國加州也立了和韓國一模一樣的紀念銅像…,二0一八年台南市樹立紀念銅像,以少女仰天求助為像,至今全世界共有九十多座慰安婦紀念銅像。

長期研究拍攝阿嬤們的攝影家黃子明曾說,不論在本島或海外遭到蹂躪,也不管受害時間長短或原因為何「痛苦的經驗並未隨著戰爭結束而停止,社會及家庭的壓力,仍如影隨形地跟著她們一輩子,讓她們抬不起頭來,甚且嫌惡自己的身體」。

婦援會成立的「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訴說阿嬤們的故事,是一個個身體受傷,心靈破碎的故事,同為女性感受其中深切的痛,沈中阿嬤說「從成為慰安婦那一天起,我的生命似乎就已經結束了」;最早勇敢拿掉蒙臉黑色面紗的大桃阿嬤曾憤怒的說「見笑的,是日本人,不是阮!」三十多年過去了,見笑的日本人究竟何時才能正面歷史錯誤,給出一個人道尊嚴的道歉呢?!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即時

鶯歌砂石車與機車擦撞 地面留下大量血跡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鶯歌區福...

台南車禍/疑天雨視線不佳 騎士撞80多歲翁跌落水溝...

記者盧萍珊/台南報導 將軍區忠嘉里南...

女誤信飆股群組遭詐70萬 三峽警扮超商店員逮車手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家住鶯歌的42...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