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開篇即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這句話一直到今天,依然經常被引用。我寫作已有30餘年,結識的文友數以百計。其中許多人都曾撰文批駁「文人相輕」,聲稱「自古」已經結束,如今是「文人相親」的時代。然而私下裡,他們卻贊同曹丕的說法,之所以要批駁,只是為了維護我們這個群體的名聲。
一般情況下,文人之間的衝突只表現在私下裡互相不服,頂多撰文時含沙射影批評一下「文敵」,不過偶爾也會頗具戲劇性。相傳當年劉半農曾想編一本《罵人專輯》,於是在北京晨報上刊登了一則徵集罵人話的啟事,結果上門「捐獻」罵人話的全是他的文友。周作人首先登門拜訪,用紹興語大罵了他半個時辰,出門時連呼「痛快」,仿佛洗了一場桑拿。趙元任隨後趕到,用湘川皖魯各地方言,大罵了劉半農半天……
罵得最認真、嚴謹的當屬章太炎。劉半農為人有點狂,曾說過「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麼人再寫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話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寫白話文的,就是活人。」這話惹惱了比他更狂的章太炎。遇上劉半農登門「討罵」,章老師當然借題發揮。首先質問他何為白話文?劉半農答曰:「白話文是以國語為標準,國語即是北京話。」章太炎連連搖頭,說「現在的國語,嚴格地說來,含有十分之幾是滿洲人的音韻,好多字音都不是漢人所有。」接著,章太炎向劉半農演示了漢音、唐音以及明朝音韻。又用唐朝話、漢朝話各罵了他一遍,而且「注釋」了出處、引用文獻。最後劉半農被罵得主動撤退了。
劉半農招罵這件事中,他似乎很狼狽,罵他的人似乎都比他博學。然而他在被罵的過程中,卻吸收了許多「營養」。這樣的文人相輕,實在比互相戴高帽、捧臭腳的「文人相親」,有意義得多。劉半農在語音學上頗有建樹,與他勇於挨罵,文友願意以畢生所學罵他,多少也有一點點關聯。
說起劉半農的學術成就,一般人當然很陌生。但他有一項成就,足以讓他留名千古,那就是他在英國留學期間,寫了一首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詩中第一次使用了女性第三人稱「她」。劉半農創造的這個新字,不僅在當時得到了魯迅等文壇泰斗一致點贊。一個世紀以來,「她」一直是使用頻率極高的一個漢字。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雖然是萬里挑一,有趣的靈魂似乎也是成群出現的,可能因為需要互相滋養。比如民國那些文人們,他們有時貌似「相輕」,有時又很「相親」。嬉笑怒罵中,誕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按照萬里挑一的比例,那時中國也該有4萬個有趣的靈魂,文人圈裡多一些,屬於正常現象。文人如果都很無趣,社會怎麼會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