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盤突出不想吃止痛藥 針灸緩解

中醫師陳明珠示範頭部針灸顳區常選用的頭維、率谷兩穴位,針對頭痛症狀緩解。(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住台北的6旬阿伯因椎間盤突出壓迫脊椎神經,常年坐骨神經痛,本身是「三高」患者又怕傷腎、傷胃,忍痛不敢吃止痛劑,轉向中醫求診改採針灸治療,有立即性緩解止痛之效,現每2週南下治療1次,持續治療中。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陳明珠說,這位62歲男子因腰痠腰痛,右下肢脛前及蹠部麻痛、抽痛,歷時多年,每次引發不適為間斷或持續性,因照顧年老母親需彎腰、荷重,半年後症狀趨於嚴重,才來就診,經針灸針刺腎俞、環跳、委中、足三里穴位,治療後腰痠緊及右脛蹠麻抽,有立即性的疼痛症狀緩解。

此外,還有1名女性醫療人員常年嚴重頭痛,有時痛到嘔吐、不能工作,嚴重時每日發作,且需天天服止痛藥才能緩解,患病時間已數年,發作時間不定時,尤好發於月經前或月經期、疲勞或氣候季節變化時。經每週1-3次針灸並治療半年後,已將頭痛發作時間距離拉長,平均每2週發作1-2次;疼痛當下以針灸針刺百會、風池、角孫等穴位,能有立即性的緩解疼痛。

陳明珠說,疼痛引發因子有內源(病人身體自發)或是外在(氣候、氣溫、氣壓濕度)等變化。中醫辨證痛症病因不外乎寒、瘀、血少、氣滯之證,因此治療原則常從病因對應而治,寒以熱之,氣滯則疏而導之通之,血瘀則活血行血;針灸選穴除了從對應之經脈,還可對急性痛症或外傷疼痛,並可「以痛為俞」取穴,療效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