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二0二四台南四百,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明年四月推出「倚海而生的島與人—東亞海域與台灣」特展(暫名),將展出十六至十七世紀跨國貿易相關文物,重返台灣躍登世界歷史舞台時刻,展現東亞海域下,東西文化交流的豐富多元面貌。
台史博館長張隆志率領策展團隊親自赴日洽談展覽合作及文物借展來台事宜。先後拜訪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歷博)、神戶市立博物館(神戶市博)等單位,這也是雙方繼台日震災展、台日運動交流特展後,第三度合作展覽。
台史博指出,合作聚焦十六至十七世紀東亞海域,明年四月展覽,將呈現亞洲視野中的台灣;十一月至日本歷博展出「歷史·文化中的國姓爺」特展,探討台灣與日本的歷史文化中,不同時代及視角,鄭成功形象轉變。
台史博指出,特展將透過東亞海域交流史視野,呈現「海洋史觀」下的台灣,展現台灣與外界貿易往來、移民遷徙及文化交流的歷史縱深。參訪歷博,了解其典藏包括南蠻漆器、屏風、阿蘭陀燒、火繩槍等十六、十七世紀跨國貿易、日本繪製的世界亞洲地圖、書籍等相關物件。
神戶市博內典藏長崎唐館交易圖卷、繪有世界地圖及台灣陶瓷與青花盤皿等,展現十六、十七世紀東亞各海貿城市的人際往來與貿易所帶來的文化藝術移植、混雜及互動交流。
一行人也至大阪的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民博)訪問,討論建置日本時代,曾任職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學的內田勣老師資料庫,透過國際交流,強化台史博研究能量及邁向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