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野外調查生活嗎?先來「野外工作站」體驗

仿賞鳥牆設計的迷彩網,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吸蜜鸚鵡及冠鴿們面對遊客的壓力。(北市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走進台北市立動物園熱帶雨林區穿山甲館二樓,看到位在石尚熱雨咖啡館對面的「野外工作站」,每個人都會好奇,這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這是想要透過模擬「野外工作站」的教育展示設計,讓社會大眾能更深入地瞭解,研究人員在野外收集資料與工作的樣貌,並藉著賞鳥網的遮蔽,讓大家可以近距離觀察到鳥類的自然行為。
 現今動物園的功能不再只是提供民眾觀賞野生動物或休憩的場所,而是以動物保育、環境教育、研究等不同的目標,進行相關的學術活動以及教育推廣。而照顧動物的方式,也轉變成模擬原棲息地環境,營造各類功能,讓動物有機會展現自然行為。其中有關原棲息地以及動物生態習性的資訊,就必須從野外觀察採集等方式來得知。
 園方表示,研究人員在野外收集資料的根據地,就是「野外工作站」,它也是研究人員在野外的臨時住所。因為研究人員所處的地方,大多是荒郊野外,生活物品大多是用當地現有的材料或是廢料組裝而成。
 為讓社會大眾能體驗野外調查工作的點滴,台北市立動物園特別在穿山甲館二樓,透過模擬「野外工作站」的教育展示設計,利用棧板、木箱和透明壓克力等素材,堆疊出多面向的檯面與展示櫃,陳列野外調查工作琳瑯滿目的器材、展示許多生活在熱帶雨林的節肢動物和昆蟲之外,未來還能藉由調整這些箱格的高度及面寬,作為團體預約課程或營隊等使用。
 站內大片玻璃前,罩著仿賞鳥牆設計的迷彩網,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吸蜜鸚鵡及冠鴿們面對遊客的壓力,讓牠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動,而遊客也能夠近距離觀察到動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