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 開仙真宮香火綿延300年

開仙真宮舊廟體年久失修漏雨,最近將展開擴建工程。(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邵英傑、楊淑芬∕台南報導

台南西港開仙真宮因為要移植老樹引起外界的注意,如果不查資料,可能無法知悉這間「小廟」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成為西港區民眾的信仰中心,近年因為廟方要籌資整建,一直在四處勸募,更呼籲信眾能踴躍奉獻、涓滴成河,早日完成整建。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寫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但對台南西港開仙真宮而言,應是廟不在大小,心誠則神在,當然,這個在信眾們心中的感受,要從三尊保生大帝神尊的今昔來對照。

開仙真宮正殿軟身保生大帝三百多年前坐船到台灣。(記者陳俊文攝)

祭神如神在,來到台南西港開仙真宮,映入眼簾的是,每位到來的善男信女,無不虔誠點上清香敬禱,這座佇立在此近三百年的宮廟,看著當地信眾祖祖輩輩香火延綿,庇佑一方,早已和居民的生活作息結合在一起。

據開仙真宮委員劉明印說,西元一六四六年,廈門青礁海滄吳厝先人本請三尊金像(二軟一硬體)渡海來台,後因開台聖王驅逐荷蘭人的戰事,三尊神像各流落一方,開仙真宮所奉祀的是保生一大帝,於西元一七二三年奉迎回西港建宮至今,保生二大帝則是現今的台北大龍峒保安宮,保生三大帝則在保生一大帝降駕指示後,在高雄大寮保龍宮確認相認無誤。

劉明印說,信眾們雖對自家廟宇起始各有考證,但神明的事自有神明解決,主事的「人」皆互相尊重各別看法,畢竟在神明之前,人的堅持自有神明處理點化,大家本著敬神虔誠之心即可。

開仙真宮主委楊鴻銡也說,他接手廟務到接任主委十餘年了,一切皆以「結善緣、存善心」,就算現在廟不大,但只要信仰虔誠,大家同心協力,小廟也會變大廟,心誠則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