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透過考古挖掘,讓西拉雅之美再現!市府委託成大及西拉雅大老段洪坤進行西拉雅族考古培力,十七日展現成果,後續也將多處進行巡迴展出。
副市長葉澤山表示,除古文物再現,北頭洋文化園區也獲得原民會支持,皆下來即是文化語言復振,西拉雅語能成為下一個復振成功語言。
文化局表示,不同過往考古研究,此次強調與西拉雅族人的溝通及參與,除邀請西拉雅族各部落代表,透過「跨地議會」,也邀集西拉雅族青年實地參與考古工作,從考古學角度,關注西拉雅族的族群認同與法定原住民身分議題,號召西拉雅族人透過考古學說出自己的故事。
葉澤山表示,原住民文化是台南400非常重要角色,市府近年來持續研究西拉雅文化,透過考古學方式調查研究,社區培力,透過文化復振,除挖先祖文物,也和其對話。
文化局長謝仕淵指這是一條「復返祖靈之路的西拉雅族人」的路途遙遠社會工程;成大指出,透過學校和市府合作高教深耕計畫,讓課程成為全校型台灣學。
此次也出土數顆青銅鈴鐺、玻璃珠、大量貝塚及帶有貝殼壓印的陶片、具燒炙與斧鑿痕跡的梅花鹿骨,透過物件,了解過去西拉雅族人生活樣貌。培力方面,透過夜宿與跑步訓練等活動,呼應西拉雅族成年禮隔離訓練精神。
此次將於蕭壠文化園區、市圖新總館、隆田文資教育園區等舉辦微型展,段洪坤分享灰坑模型及野燒陶器,由西拉雅族青和學員合力製作,並親烤炙血蚶,體現祖先遺留貝塚、獸骨過程,了解祖先與現代生活的異同,並捏製陶環、陶壺,仿製出土獨具風格的貝印紋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