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有容乃大 無欲則剛

■傅月庵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昔時中小學生作文常以這一句話開場或結尾。大體而言,一句話被納為作文名句,多半都是強調「作大事」,而與「作大官」、「賺大錢」沒多少關連了。1983年7月1日,《文訊》創刊號〈編者的話〉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這是一份服務重於一切的刊物。我們希望它能夠在文藝界與社會大眾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為推動文化建設的文藝界朋友,包括作家和讀者,盡一份棉薄。這個希望,我們將透過有關文藝的評論與報導來實現它。

 

「服務重於一切」,當是一種自我期許,也或許是妝點語,但無論如何,此句一語成讖,帶來坎坷不少。即使黨國體制時代,由國民黨中央文工會所支持的《文訊》,照說經費不會是問題,卻也從「月刊」轉「雙月刊」,一度甚至流為《中央月刊》的別冊。幸而主事者初心不忘,老實作人做事,廣結善緣,樽節度日,最後真的在讀者與作家之間搭起一座堅實的橋樑。新世紀裡,台灣民主轉型,政黨輪替之後,國民黨回歸成普通政黨,家大業大也不堪三天的「烙賽」(瀉肚),黨營事業人人搶著攫取撈用,雜誌是坑人賠錢貨,無人願意接手。《文訊》沒地產也沒資金,誰都不覺得有何「轉型正義」可言。「公轉」無由,只得「自轉」。抹卻色彩想轉成非營利的基金會,姥姥不疼舅舅不愛,「錢從哪裡來?」成了大問題。有人建議變賣家產,將歷年累積的文學史料換錢渡過難關,「資料都賣給人,我們同事未來怎麼辦?」主事者一句話打消念頭。最後硬是靠著幾十年累積的信用與口碑,作家與讀者聯合起來,一張字一張畫一本書,共襄盛舉,珍品拍賣出了千萬基金,轉型成功。∣∣「服務」真的沒用嗎?也不一定,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一點沒錯!

但所謂「轉型成功」,不能只是繼承,還得發展,經營得好,那才是真的叫成功。轉型後的《文訊》,為了求生存,維持雜誌出刊,覓得棲身之所,BOT、ROT不能不作,政府標案不能不接,代工編輯,承辦活動,賣咖啡賣書賣牛肉麵……無所不至,老狗得不停學新把戲,箇中辛酸,大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然而與其他搶食政府標案者最大不同是,《文訊》始終老派,初心不忘,堅持「服務重於一切」,依然老實作人做事,絕不虎頭蛇尾,頭過身就過;得標轉包,四處留下爛攤子。∣∣這是一種典範,也是較少人提及的。《文訊》這一座橋樑,先用20多年的時間聯絡了「讀者」與「作家」,再用10多年的時間,擴大溝通了「政府」與「民間」,而這一切,無非根源於「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八個字。

《文訊》的「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表現在於一種純粹,除了文學,黨派、性別、階級……種種,皆非其「服務」所考慮的因素。為了文學,無論再苦再難都歡喜作甘願受。別人所不想作,不能作的,它都撿起來做了,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當是特別為年華老去的作家們開闢發表園地(銀色副刊),乃至每年舉辦重陽敬老活動,讓老作家群聚一堂,說說笑笑,慰情聊勝於無。∣∣這是老派所表現出的一種溫情與敬意,也是這個偏愛錦上添花的新時代所最缺乏的。∣∣四十年時間不算短,過渡文學成一橋,服務重於一切,《文訊》畢竟不惑,台灣需要有這樣的刊物!

即時

美對台軍售測評通過 1700枚拖式2B飛彈年底交貨...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台灣對美軍購一...

不想當兵? 銘傳艦上兵跳海求援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海軍銘傳艦一名...

男欠債遭擄 板橋警火速救回逮5嫌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板橋警分局十四日凌晨0...

詐團搭科技熱假投資廣告騙3人2600萬 林口逮六嫌...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林口警分局近期破...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