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26日指出,已研發治療胰腺癌纖維化及惡病質的抗體,且對非腫瘤細胞不具毒性,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新創獎的肯定,同時也已取得專利,目前正進行研發成果之產業化作業,期望能盡早應用於臨床治療,以改善胰臟癌患者5年存活率偏低現況。
國衛院指出,腫瘤組織間質增生是導致腫瘤纖維化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許多諸如肺腺癌、大直腸癌、肝細胞癌、胰腺癌、乳癌等惡性腫瘤所共同具有的一個特徵。而腫瘤惡化過程會造成患者發生體重降低、肌肉萎縮、貧血、虛弱、厭食等「惡病質」的狀況,甚至因發炎因子影響大腦中樞神經,讓病患求生意志薄弱,根據統計全球有高達50~80%的胰腺癌患者就是因而死亡。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黃智興指出,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胞外熱休克蛋白90α(eHSP90α)含量較健康者增加100倍,促進腫瘤組織間質增生,快速擴充間質細胞,高度間質增生形成纖維化(硬化)組織,壓抑免疫細胞功能,阻止治療藥物到達。國衛院已開發出針對eHSP90α的人源化抗體,可以中和體內過量的eHSP90α,同時阻礙eHSP90α持續自我誘發產生。
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功能是在細胞內質網內幫助蛋白質的成熟、折疊與運送,包括許多促癌性蛋白質,目前已知超過50%的人類癌細胞中HSP90α會有較高的表現量,因此20年來一直被當成發展治療癌症藥物的標的分子。
黃智興表示,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能夠抑制腫瘤的組織間質增生、調節恢復腫瘤組織之免疫細胞活性,而有效壓制腫瘤的生長,並改善腫瘤發展中導致的惡病質,提昇實驗鼠的生活力並延長壽命。值得一提的是,eHSP90α人源化抗體是藉由改變腫瘤組織微環境,達到改善腫瘤纖維化與惡病質,對非腫瘤細胞並不具毒性。
此項研發成果獲得第19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也已取得中華民國專利,期望能盡早應用於臨床治療,嘉惠胰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