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師生以蚯蚓做媒介 將有機副資材轉化為有機肥料

中正大學學生王晉文展示超肥蚓糞土。(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中正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團隊「蚓密菇俠」通過蚯蚓和微生物將有機副資材轉化為腐殖質狀產品,成為可利用的有機肥料「超肥蚓糞土」,不僅處理掉環境中的有機副資材,還能盡一己之力改善農業環境。

「蚓密菇俠」團隊是由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及機械系跨校系組成,該團隊研究蚯蚓、麵包蟲及微生物等分解者的發展,並分析牠們的生長條件,進而產出優質的有機肥料。

團隊負責人王晉文表示,有機的大顆粒物質,再經過蚯蚓及微生物的作用後,可以被拿來做成肥料,便是種植植物最好的養分。

王晉文表示,為能調配出蚯蚓適合生長的環境,又能分解有機副資材,在蚓糞中會加入菇屑,藉此調節土讓,讓土地富含生物不可或缺的碳源,同時還能綜合糞便及菜葉的碳氮比。

團隊指出,雖然使用化學肥料能讓植物正確成長,但是會改變土壤生態,也間接影響到土壤動物植物及微生物,最終土壤就會板結成塊狀無法再種植。

透過科學化檢測,了解各副資材的元素含量及微生物多樣性,在嘉義地區,多以種植鳳梨、荔枝及甘蔗等作物。王晉文說,今年將研究嘉義在地作物所需的肥料養分,藉著蚯蚓的力量,生產出因應不同作物客製化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