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前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 降低染疫風險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隨著COVID-19疫情解封及暑期假期的到來,許多民眾規劃出國旅遊、進修或工作等,但各國因氣候、環境及衛生條件差異而有不同的疫病風險。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可於出國前2至4週安排「旅遊醫學門診」諮詢,旅途中應特別注意個人防疫措施,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腹瀉、皮膚出疹或相關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檢疫人員。

北市衛生局表示,國際旅遊前可至衛福部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查詢國際旅遊之疫情資訊及防疫建議;也可在出國前2至4週經「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提供個別化的諮詢服務,包含目的地疫情分析、留學生出國前體檢、安排自費疫苗接種、開立黃皮書(疫苗接種證明)及預防性用藥或常備藥品。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王俊琪表示,近期旅遊醫學門診有較多民眾諮詢有關非洲旅遊建議,非洲現為黃熱病流行國家,除接種黃熱病疫苗外,建議可再接種A型肝炎疫苗,如為育齡婦女,也可以併同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前往非洲也建議做好防蚊措施,使用防蚊液及穿著長袖淺色衣物等避免蚊蟲叮咬。

另,出國前可準備「旅遊健康包」,包含簡易醫療用品(如OK繃、紗布、無菌生理食鹽水、電子溫度計、口罩、乾洗手液等)、慢性病用藥及常備藥物(如鎮痛解熱藥、止瀉、止吐、暈車藥等),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者,如預計出國超過1個月,可憑機票等證明文件多領1個月的藥物。

在飛航途中及出國期間仍須留意衛生及健康問題,如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養成飯前、便後或接觸食物前使用肥皂洗手的習慣;有呼吸道症狀或當地有呼吸道流行疫情時應配戴口罩;噴防蚊液、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以避免蚊蟲叮咬;不接觸禽鳥、犬貓及野生動物等。

北市衛生局也提醒,旅途期間或入境時如有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皮膚出疹、黃疸、週期性發冷發熱、呼吸道症狀、淋巴腺腫脹、骨頭關節酸痛、肌肉酸痛等症狀,應主動通知航空公司人員或機場檢疫人員,以獲得即時評估及照護。回國後21日內如有上述症狀,請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作為診治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