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獅獻瑞游於藝 點紙成金

紙糊大師吳文進,幫學生作品畫「獅」點睛。(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市府糊紙項目文化資產保存者吳文進,在北區鎮北學堂開辦「游於藝」糊紙藝術傳承課程,兩個月的學習於十二日結訓,師生一起展示十三隻精心手製的祥獅獻瑞作品,學員作品千變萬化,吳文進不禁讚嘆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

吳文進浸淫糊紙工藝四十餘年,師傳舊台南縣糊紙大師金登富學習,作品靈動、技藝高超,獲台南市政府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者,近幾年在基層推廣糊紙藝術札根工作。

他所創的「游於藝」糊紙藝術概念,要求學生不見得要著老師形塑作品,反而鼓勵學生天馬行空、勇於加入自己的設計理念和獨特工法,賦於作品嶄新的面貌和創造力。

吳文進在鎮北學堂推廣三年以來,包括紙塑虎爺、去年的宮燈、紙匾,今年的鯉魚公和昨天結訓的祥獅獻瑞,學員都敢於創新,展現無比創造力,令人耳目一新。

以此次祥獅獻瑞為例,參加課程學習的北區民政課長楊雅玲,在獅子的鬃毛和綵球都加入她擅長的禪繞畫圖騰,這也是過去沒有的全新結合。

鎮北學堂糊紙課結訓,市府糊紙藝術保存者吳文進(左八)率學員展示成果,十三隻祥獅一字排開,非常壯觀。(記者陳俊文攝)

學員之一的藍染老師崔秋崑,獅腳踩的綵球是罕見的藍染布,等於把糊紙和藍染工藝做了完美的結合。學員之一的設計師謝弼臣,則把獅子改變成為龍生九子的老五狻猊,呈臥姿,上面還坐了一尊文殊菩薩,完全的另類思考。

新生代泥塑神佛工藝師陳政宏,加碼做了一尊紙塑的太子爺,座騎則是一隻獅子。吳文進表示,三太子騎獅已屬少見,神像全尊用紙塑完成,包括頭部,陳政宏是全台唯一。

吳文進說,祥獅獻瑞是紙塑工藝中算是難度極高的,因為要綁骨、塑形、擠金、安金、彩繪,加上祂的配件很多,如鬃毛、火燄、眼睛、眉毛等,每一樣都是要靠自己雙手去完成,工法複雜,但學員們都能死訣活用、點紙成金,令身為老師的他不禁謂嘆,也很有成就感。

北區民政課長楊雅玲的祥獅鬃毛加入她拿手的禪繞畫元素,也是一種創新。(記者陳俊文攝)

吳文進邀請鎮北學堂的學生和他一起於十月一日至土城聖母廟合力完成明年春節「土城仔全莊糊春牛」活動中,高四尺、長八尺的大春牛,聖母廟紙糊迎春牛由他連續製作二十年,明年慶祝台南建城四百年,是個重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