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阿斯巴甜未超量 仍安全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世衛(WHO)14日宣布將常用在軟性飲料的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為「可能致癌物」,此舉引起各國社會關注。國內專家指出,阿斯巴甜目前被認為在正常攝取量下是安全的,但科學界仍會持續研究長期使用阿斯巴甜對健康的潛在影響。

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與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共同發布阿斯巴甜的危害與風險評估報告,將常用在軟性飲料的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對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食品安全與癌症風險領域的專家發表相關看法。

台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助理教授羅宇軒表示,IARC將阿斯巴甜列入第2B類「可能對人類致癌」的分類中。根據IARC官方的指引,若滿足「有限的流行病學致癌證據」、「實驗動物中有充足的致癌證據」或「具強力的機制證據,顯示該物質具有人類致癌物的關鍵特徵」3個條件的其中1個,即會被列為第2B類可能人類致癌物質。

羅宇軒說明,義大利的拉馬齊尼研究機構曾進行的大規模毒理學動物實驗結果指出,即使在接近現行被視為安全的每日可接受攝食量下,長期攝取阿斯巴甜,可能增加大鼠和小鼠體內造血與部分癌症的發生率,引發各界對該實驗品質的熱烈爭論。

當時歐洲食品安全局及學界曾質疑該研究的品質管控,質疑其觀察到的腫瘤增加可能肇因於黴漿菌感染所致,而非阿斯巴甜本身的化學效應。在2021年,拉馬齊尼研究機構使用免疫染色診斷技術重新檢驗,結果顯示有高達96.1%的重新檢驗樣本與先前惡性腫瘤的診斷結果一致,更加鞏固原先阿斯巴甜的毒性評估結論。

羅宇軒說,儘管目前IARC及JEFCA仍對這些動物實驗研究品質有疑慮,但近期確認的動物實驗致癌證據仍不容忽視,IARC與WHO等機構亦建議未來需執行更完善的動物實驗研究、流行病學世代追蹤研究以釐清阿斯巴甜的潛在致癌效應。

即時

社群平台加好友 假投資股票遭詐343萬 新店警逮6...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打擊詐欺一直以...

銀樓業者勾結詐團 虛擬貨幣暗助洗錢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銀樓業者勾結詐...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