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社區大學推動社群共學,師生社群積極投入鹽水溪護蟹、在龍崎保護穿山甲棲地降低路殺、參與道路標線設計、成立公益修繕社群為弱勢家庭修繕倡議減廢等公共議題,為了呈現這些成果,台南社大十六日下午在水交社晴空廣場舉辦教與學博覽會,吸引許多民眾前去體驗。
負責籌劃台南社大教與學博覽會的陳冠達表示,本次博覽會特別以從「有伴」到「友伴」,讓「我」變成「我們」的主題設計,強調因為在社大找到志同道合好友一起學習的樂趣,並透過動靜態展,讓更多人感受社大共學的美好。
本次博覽會設計多個主題區,包括有「剛剛好的速度遊台灣-鐵馬旅行區」、「減廢修修修-修繕同好區」、還有「公民科學家-生態遊戲區」、「生活研究-友善城市設計區」等四十多個攤位。與社大共同倡議龍崎地質公園的龍崎巡守志工許世元也帶著多位龍崎志工前來參與。

另針對龍崎穿山甲常受到犬殺威脅的議題,環境教師晁瑞光則設計阿甲戰士自然創作營的課程,以在地常見的銀合歡、刺竹作為魔杖杖體,進行魔力驅狗棒的創作體驗。參加的大小朋友發揮想像力,使用桃花心木旋轉的落葉作為風力象徵、以雀榕種子寄生的能力象徵再生,創造出各種想像。
綠交通社則以水交社旁邊的Ubike為教具,引導學習者練習不開車也能行動的城市移動方式,倡議宜行城市的生活概念。自然享畫課程結合色鉛筆及自然描畫的學習,教師謝欣宜表示,有別於相機的快速記錄,透過色鉛筆的調色,能忠實呈現自然物種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