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0歲吳姓女子3年前開始出現走路會喘現象,就醫被當成更年期症狀,轉家醫科抽血,心肌酵素略高,建議急診,發現雙側肺動脈栓塞,心跳120,醫師分析,患者有大片肺栓塞,傳統靜脈注射溶栓藥,有高出血風險,開胸取栓術,死亡率高,決定以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搭配血栓溶解劑,術後追蹤2年,恢復良好。
中國附醫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表示,急性肺動脈栓塞是指血塊將輸血血液到肺部的血管塞住,由於肺動脈遭血塊堵塞後,血液很難從心臟順利打入肺臟,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缺氧現象。
肺栓塞常見症狀包括喘、胸悶、胸痛、低血氧、頭昏、昏倒、心悸、腳或腿腫脹疼痛、咳嗽甚至咳出血,急性肺栓塞不容易在第一時間診斷,就能找出問題,但嚴重急性肺栓塞,若併發循環系統休克,死亡率超過50%,因此需快速精準診斷,正確治療。
美國醫界研究報告顯示,約3成肺栓塞病人,因為沒有被正確診斷或未經治療而死亡,是心肌梗塞、腦中風之後,排名第3高的心血管疾病死因,而高齡長者、長期臥床、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肥胖、抽菸、罹癌、心肺或是腎臟疾病等人,都屬於肺栓篩的高風險族群。
除了吳女,另外一名56歲曾姓男子,是肺癌病人,近來病情合併有淋巴以及腦轉移,外出購物時突然感覺胸悶,無法呼吸還嘔吐,家人轉送中國附醫急診,經電腦斷層發現雙側肺動脈都有血栓,也就是急性肺動脈栓塞,經徐中和評估,曾男肺癌病情已有腦轉移,若採傳統靜脈注射溶栓藥,或強效溶栓藥輔以超音波震碎血栓治療方式,對腦部將造成大量出血風險,並可能面臨肺動脈高壓、心衰竭等嚴重併發症,不利癌症病情控制,與家屬討論後,改採「超微創導管抽吸血栓」,以針孔大小的導管順利清除血栓,成功救命,術後8天出院,門診固定追蹤, 病情控制良好。
徐中和說,治療肺栓塞,傳統是藥物治療與傳統開刀手術,新一代治療,是以微創導管進行抽吸血栓,病人只有局部麻醉,依靠醫療科技透過導管吸出體積較大的血塊,血栓清除率都在9成以上,施打的溶栓藥物劑量,約傳統治療的1/5,手術傷口非常小,僅0.2至0.3公分,有助於大幅改善病人預後、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並縮短病人住院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