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1例 眼瞼下硬塊 男童免疫球蛋白G4罕病

龍姓男童右下結膜出現2顆無痛結節,經中榮治療後,目前病症穩定且無復發。(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9歲龍姓男童因右下結膜出現2顆無痛性結節到台中榮總開刀,經病理切片診斷為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的罕見基因變病疾病。台中榮總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蔡明瑾指出,這疾病成人有極少數個案報告,在兒童則為目前所知全球首例。由於男童在治療期間復發,中榮根據免疫及基因檢查結果,給予抗介白素─5的單株抗體,目前病症穩定且無復發。

蔡明瑾指出,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是一全身性發炎纖維化疾病,可侵犯全身各個器官,造成腫瘤樣病灶、阻塞、器官衰竭。其診斷基於臨床表現、免疫球蛋白G4上升、典型的細胞病理表現,在治療上類固醇雖然多數能控制病況,但一旦減藥或停藥,有高達6至7成病人會再復發,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學界仍在積極研發。

龍姓男童母親表示,110年7月因兒子右眼腫腫的,發現右眼下眼瞼有2個硬塊,在診所治療沒有改善後,轉至台中榮總就醫。

蔡明瑾表示,男童右眼下眼瞼2顆無痛性節結,經手術切除後,發現是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使用類固醇後,在男童右下結膜發現2顆無痛性結節,經手術切除,病理切片診斷為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屬於罕見的嗜酸性白血球性血管中心纖維化病變,並接受標準類固醇治療,在減藥過程中,結節又復發。

蔡明瑾指出,這疾病成人有極少數個案報告,在兒童則為目前所知全球第1例,由於其嗜酸性白血球異常升高且有CHIC2基因缺失,和FIP1L-PDGDRA融合基因增加。

他說,台中榮總兒童過敏免疫團隊結合眼科部主任魏利真透過基因診斷及使用先進藥物,將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這種難治疾病,擬定個人化精準治療,例如最新生物製劑使用、皮下減敏治療等,達到最完善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