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府城四聯境普濟殿文物館二十二日剪綵開幕,空間雖不大,但保存普濟殿早期門神、刺繡、木器、石雕、香爐等古文物,其中門神武將儀態大氣磅礡、文官姿態靈動,神祇畫工繁複,讓這些珍貴文物、歷史記憶能更完整保存。
普濟殿文物館座落於中西區郡緯街七十六號,前身為台南市中西區老人會會所,廟方於二0二二年參與「百廟門」修復計畫,將會所房子收回,斥資二百餘萬元整建為文物館,盼能拋磚引玉,引起多方正視文物館的重要。
普濟殿潘麗水門神作品修復是「百廟門企劃」第二案,共計六扇門神,分別為明間二扇武將秦叔寶、尉遲恭;次間四扇分別為三多、多福、簪花、晉爵等四位文官。

門神自一九七八年即坐鎮於普濟殿,二00七年廟宇整修時,普濟殿官委會及普濟文史研究協會發現門神因環境高溫、高濕及每日使用等多重因素,多處出現起甲、翹曲、開裂損痕、龜裂、佚失及褪色現象,因而將門扇進行退神儀式,收藏於庫房。

為使門神重現風采,由TSJ團隊進行修復,備齊前製作業所需歷史脈絡、風格典徵調查,經專業修復師規劃擬定完善維護施作原則、規範和審核程序。有別於門神常見朱紅底色,此組門神採用特殊暗紫漆料作底,人物主體更顯清晰,美感、力度兼具,可視為麗水司七0年代末的精湛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