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兒回馬偕 當年比瓶裝水還輕

剛滿4歲讀幼兒園中班的「閃閃」,一點都看不出來曾是只有550克的存活邊緣早產兒,12日回娘家與主治醫師張弘洋相見歡。(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睽違3年,馬偕兒童醫院12日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剛滿4歲就讀幼兒園中班的「閃閃」,一點都看不出來是23週出生,出生體重比一瓶礦泉水還輕,只有550克的存活邊緣早產兒。

馬偕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2016年至2020年出生,體重未達2000公克的早產兒家庭,共出席52組家庭,163人,其中出生時體重只有550公克,在醫院住院長達7個月,歷經手術與多次危難關頭,就連加護病房護理師都顯得心疼而取名「厄運閃過」的「閃閃」,也在其中活潑地唱跳自如。

「閃媽」懷孕時26歲,固定在他院產檢,在排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的前一天,因咳嗽且持續腹痛沒有改善經建議轉到馬偕急診就醫,一到急診即診斷羊水已破裂子宮頸已開,緊急送到產房,同時間新生兒科醫師也已待命,準備面對高風險產婦生產。

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弘洋表示,閃閃出生時沒有呼吸,現場待命的新生兒科醫師急救了3分鐘後才恢復呼吸心跳,隨即送至新生兒加護病房做後續照顧,閃閃曾因壞死性腸炎將小腸切除20公分,之後又歷經敗血症、視網膜病變、慢性肺病等早產兒常見併發症,所幸都能一一克服難關,還在醫院度過了人生第一個聖誕節,在住院長達7個月後,帶著氧氣及呼吸器出院返家時的體重已有6300公克。

張弘洋表示,像閃閃一樣出生後有積極救治的23週存活邊緣早產兒,馬偕兒童醫院自2021年至今存活率接近9成,遠高於約四成存活率的世界水準,除了多團隊的介入功不可沒之外,與婦產科醫師的密切配合,共同打造高風險產婦安全生產環境與醫療照護,也是提高巴掌仙子存活率的重要關鍵。

張弘洋提醒,有早產風險的產婦或巴掌仙子,應該轉診到有經驗能力的醫院照護,才能落實分級轉診、重症集中照顧及新生兒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