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慢性疾病,醫師指出,患者除了會有情緒煩躁、記憶力衰退等問題外,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心血管健康風險,有研究顯示,患者心肌梗塞風險可高達逾20倍,猝死機率也會增加2.5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欣健表示,打鼾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最明顯的症狀,現階段台灣民眾對於該症狀就診情形並不積極。
根據台灣健保研究資料庫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盛行率只有0.49%,但實際上潛在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能超過10% 。
徐欣健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慢性疾病,不會有急性症狀,但在睡眠時長時間缺氧下,短期會造成夜晚失眠、白天嗜睡與精神不佳、頭痛、口乾喉嚨痛、情緒煩躁、記憶力衰退以及上課或上班無法專心。
在長期影響方面,有研究指出,會提高提高1.6倍的腦中風風險、2.9倍的高血壓風險、23倍的心肌梗塞風險,甚而因為駕車而提高了車禍事故機率,高出12倍之多,最嚴重的會增加2.5倍的猝死機率。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包括手術、止鼾牙套、正壓呼吸器等,呼籲受打呼所苦的民眾接受睡眠呼吸檢測,並接受治療以提升睡眠品質,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