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50歲蔡姓男子是公司主管,長期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牙周長期不適卻隱忍,直到牙痛齒搖才求診,除了確診為重度牙周病,還檢出罹患糖尿病。牙醫師提醒,牙周病其實是多重慢性疾病的幫凶,不能掉以輕心。
牙醫師賴柏超指出,口腔健康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相關問題與研究,近年來備受關注:牙周病與糖尿病、心臟病、骨質疏鬆、中風等慢性疾病,皆呈現高度關聯性,甚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阿茲海默症,也都與牙周病脫離不了關係。
原本蔡男只想做植牙,但除了確診為重度牙周病,經提醒盡快前往醫院抽血檢查,才發現還罹患糖尿病,因此也同步做好糖尿病控制。
賴柏超提醒,牙周病不只對中高齡者產生影響,懷孕婦女罹患牙周病,腹中胎兒早產或流產的機率也跟著增加;即使胎兒順產,也可能導致嬰兒體重過輕。
賴柏超說,牙周病最常見的症狀不外乎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發現牙齦流血、食用酸甜冰冷食物時牙齒感到異常刺激、口臭,或吃東西時牙齒開始使不上力。急性發作期還可能出現牙齦紅腫化膿,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導致臉頰異常腫脹、發燒等。
牙周的致病成因雖然五花八門,但大都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包括舉凡抽菸、熬夜、藥物、工作壓力、營養不良,以及遺傳基因等。
值得注意的是,賴柏超提醒,牙周致病細菌可以透過唾液再傳染給家人及伴侶,1人罹病,家中其他成員罹病機率也大幅增加,定期接受與牙周病篩檢,是降低罹患牙周病風險最簡單的方法。
賴柏超提醒,治療牙周病必須長期抗戰的決心,且即使治療發揮效果,病況逐漸穩定,還是要定期回診,以免牙周病破壞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