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儀器 精準診斷攝護腺癌

高醫引進定位儀器精準診斷攝護腺癌,將可大大提升檢出率。(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泌尿部引進新的定位儀器「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對於害怕錯失治療時機的攝護腺癌高危險患者來說,可以說是診斷癌症的最佳利器;高醫副院長吳文正表示,對於用傳統切片方式無法找出攝護腺癌病理組織的高危險患者來說,大大提升檢出率,一旦經由病理確診後,即可讓病患獲得更進一步的治療規劃。

67歲的許先生,去年因頻尿、夜尿、急尿、尿不乾淨的攝護腺肥大症狀到高醫治療,檢查發現PSA(攝護腺特定抗原)偏高,因此安排病人接受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但病理報告結果是良性的。持續追蹤發現PSA指數依然偏高,前列腺健康指數為70.55,經直腸超音波也有發現低回音病灶。

許先生原本對再次切片充滿焦慮,但是經由醫師解釋目前有新引進的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可以提升檢出率,並由多參數磁振造影融合超音波影像定位發現,許先生的腫瘤位置在攝護腺前方,是傳統經直腸攝護腺切片較難取樣地方,藉由新式定位儀器,能精準切到腫瘤組織,讓病患及早診斷出攝護腺癌,及早進行接下來的治療。

泌尿部主任阮雍順表示,診斷攝護腺癌,傳統上以超音波經直腸攝護腺切片的癌症檢出率在33-57%之間,主要是因為有25-39%的攝護腺癌無法以超音波識別腫瘤。另,約20%的攝護腺癌是長在攝護腺的前葉部分,這在傳統經直腸切片是很困難採撿到的。文獻指出,傳統攝護腺切片可能會遺漏40%臨床上顯著的攝護腺癌。

泌尿部主治醫師李香瑩表示,有許多研究報告了MRI靶向切片方法比傳統隨機切片更可以改善癌症檢出率,且大大減少了臨床上無意義的攝護腺癌的數量。而更進一步的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是將MRI的數據整合到經直腸超音波中,以進行更精準的切片。MRI超音波融合切片持續被證明在檢測具有臨床意義的攝護腺癌方面比傳統切片更為有效。

即時

鵬管處領騎課程超夯 香港車友自費參訓 百名額秒殺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交通部觀光署大...

台灣輕農業加工發展研討 朝陽科大推廣低碳友善耕作受...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朝陽科技大學舉...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