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蔣謙正/綜合報導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第五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9月7日下午在廣東中山開幕,由廣東省組織策劃並聯動台港澳地區共同舉辦的最大規模、最具特色、最有影響力的兩岸交流活動。兩岸各政黨、各界別、各團體的新老朋友歡聚一堂,共用盛會,共同弘揚孫中山先生奮鬥精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起探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問題。會中也由中山市政府與全國台企聯總會,簽署深化兩岸產業協作推動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
本次論壇圍繞「弘揚中山先生奮鬥精神 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題展開,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中山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以及中山大學聯合主辦。

台青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高孔廉與會表示,中山先生是兩岸共同崇敬的歷史偉人,中山精神與中山思想是兩岸共同的尊貴資產。他說,中山論壇是兩岸標誌性、全方位的交流平臺,不但促進兩岸經貿文化的實質合作,也大幅增進雙方同胞的心靈契合。

過去幾年,高孔廉曾數次造訪中山市,也多次走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台商企業參觀。“不少台企在廣東這塊樂土的滋養下,成為全球名列前茅的知名企業。”他呼籲,廣大台商朋友要主動把握商機、順應潮流,將自身事業與中山、廣東的發展大局結合起來,共同領略廣東的嶄新發展風貌,共用投資興業的巨大機遇。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也是兩岸開啟交流以來臺胞最早踏上祖國大陸的地區之一。據統計,目前常住廣東臺胞近二十萬人,在廣東各級學校就讀的臺灣學生超二萬三千萬人。粵台兩地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寫照,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融合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表示,希望能夠與廣東的朋友精準對接一些項目,尋找未來合作項目立項的可能性。他說,當下臺灣青年在廣東發展起點高,成就事業面臨的機會多。但同時,打鐵還需自身硬,臺灣青年要更主動貼近、瞭解大陸市場,可以重點在臺灣有較好基礎的科技業、現代服務業、金融領域與廣東夥伴謀求合作空間。

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會理事長汪誕平表示,此次論壇促進臺灣各界更深入瞭解大陸,引導更多台資到大灣區來發展投資。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廣大台商應充分把握機遇,用好大陸惠台利民政策舉措,投資興業,落地生根,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中山辰元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採購青年會副會長蕭淇文在中山生活了二十多年。他認為,相比於來此開設公司創業的上一輩,他是屬於紮根廣東的第二代台青。他注意到,如今臺灣年輕一輩來到大陸創業、就業,不再單純抱著「冒險闖一闖」的心態,更多是精準瞭解資訊後的主動選擇,很多來到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非常享受在大陸當地的生活。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攜手共進
臺灣女作家、政治評論員黃智賢在中山論壇開幕式上台表示,在一個名為中山的城市,召開中山論壇,兩岸嘉賓共同回顧中山先生對中國的貢獻,並思考我們還應該做什麼,這對她來說意義重大,也是在激勵大家要繼續去努力奮鬥。

黃智賢表示,對廣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廣州火車站前的八個大字「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她每次到廣州來,坐車路過那裡,都會被提醒一次。她再次強調,我們這一代,要把臺灣帶回家,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一個必然要完成的使命。對於兩岸中國人而言,都應當以國家利益為重,以民族大義為本。
廣東是孫中山先生領導和推動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留下了與廣大臺灣同胞許多重要的共同歷史記憶,不僅見證了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不懈奮鬥的歷程,也見證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對孫中山先生歷史功績的紀念,更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的中國國民黨真誠合作的歷史。
黃智賢說,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我們的先賢先烈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血和汗,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們這一輩的人要做什麼?統一祖國,振興中華,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統一需要智慧和努力,但更需要奮鬥,這尤為需要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第一次參加海峽兩岸中山論壇的中國國民黨前代理主席林政則動情地說,孫中山先生對中國的規劃已經在大陸實現並發揚光大,精神亦在這裡延續傳承。今天大家齊聚一堂,是因為我們共同擁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弘揚孫中山先生的奮鬥精神,努力前進實現他‘統一中國、振興中華’的理念,共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林政則呼籲,兩岸同胞應繼續促進彼此交流,攜手共進、戮力同心,為追求兩岸和平發展,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奮鬥努力。國家好,民族好,兩岸同胞才會好。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我們都是中華兒女的一份子,本來就是一家親,海峽兩岸都應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這不僅是孫中山先生百年前的期許,同時也是當今兩岸中國人的共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