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近期氣溫頻頻飆破35℃高溫的秋老虎天氣,國健署提醒,若有服用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藥物的民眾,要提防熱傷害發生的機會。
當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或體內缺水而導致排汗散熱不足,會讓體感溫度隨著上升。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類藥物會引起血管收縮,抑制排汗,降低散熱的功能,進而發生熱傷害。
吳昭軍特別呼籲,服用這類藥物者,在高溫天熱中,牢記預防熱傷害的4招:
首先是保持涼爽,要穿著寬鬆、涼爽的淺色衣服,儘可能待在通風涼爽的室內或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
其次是要補充水分,應定時定量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也避免瞬間大量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酒精及含糖飲料取代。但經醫囑須限制飲水量者,應遵循醫師的建議。
第3、隨時留心氣象高溫警訊,盡量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務必迅速設法保持涼爽降低體溫、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不是冰水)或電解質飲料。
第4、正在服用藥物者,要做好健康管理,遵守醫師的指示,不要隨便停止用藥。
國健署提醒,秋天出現的高溫也可能會發生熱傷害,應避免暴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若體溫持續上升,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