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聽說接種流感疫苗後反而得流感?家醫科醫師表示,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絕不會讓接種者因此得了流感。民眾覺得接種疫苗後反而易得流感,可能與醫療院所本來就是高傳染區域有關,所以民眾到醫院診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
今年因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延遲公布北半球疫苗選株決定,我國公費流感疫苗自以往10月延至今年11月15日開打,目前已針對醫事人員、學童、65歲以上老人、6歲以下幼童排程接種,自明年元旦起,即開放其他對象接種。
由於有不少民眾對接種流感疫苗感到不安,食藥署特地邀請義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昱彰釋疑。
陳昱彰表示,疫苗與其他任何藥品一樣有可能造成副作用,包括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及紅腫,少數的人則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痠痛、惡心及紅疹等,ㄧ般在發生後1-2天內會自然恢復。如果出現未預期嚴重不良反應或是症狀遲遲未改善等,請及早就醫治療。
此外,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陳昱彰強調,絕不會讓接種疫苗的民眾因此得了流感,且接種流感疫苗除了降低流感罹患率,萬一還是被傳染得了流感,也能降低嚴重性。
不過,陳昱彰也表示,疫苗無法完全杜絕感染流感,因此,接種疫苗後,萬一周邊的人都罹患流感時,也難以倖免,唯有越多人接種疫苗,形成群體防護效應,才能提高流感疫苗保護功效。
至於民眾覺得接種疫苗後反而易得流感,陳昱彰提醒,可能與醫療院所本來就是高傳染區域有關,所以民眾到醫院診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並注意手部衛生,才能避免被傳染。
食藥署也強調,流感疫苗屬於高風險生物藥品,上市前需向衛福部申請查驗,每批疫苗皆需通過11種檢驗項目,合格後才可取得許可證上市,食藥署亦嚴格把關每一批疫苗的品質和安全,才能提供給民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