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膚止癢用偏方 膠帶貼臉反加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都說對症下藥,但異位性皮膚炎上身,紅腫發癢常叫病友抓狂,甚至亂用偏方。一名28歲的工程師小杰(化名)就試過封箱膠帶緊貼臉皮再睡覺,結果導致症狀加劇,最嚴重還整整住院治療一週。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推出「異膚小學堂」免費線上學習課程,以「治療型衛教TPE」為核心,邀請國內皮膚科名醫拍攝學習影片。

衛教影片透過認識異膚、保濕與照護、局部治療、全身性治療、飲食與生活保健、身心調適等6大面向的專業解說,幫助病友與照顧者對異膚有更多的認識,進而長期穩控異膚、減少復發。

小杰也分享表示,目前在健保標靶藥物治療之下,疾病獲得穩定控制,但上過「異膚小學堂」並且取得結業證明後,也刷新了自己原有的異膚照護觀念,像是最愛的木瓜、菠菜與鳳梨,都屬於容易誘發或加重異膚的高組織胺食物,用中性洗碗精洗手比肥皂更不傷皮膚等,收穫多多。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教授說明,治療型衛教是醫病共享決策的基礎,治療型衛教的目標是希望病友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以同時了解使用該項治療的原因、目的、好處,包括日常照護在內的注意事項。

2020年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也達成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建議將治療型衛教納入第一線治療計畫的選項。

朱家瑜表示,不分兒童或成人,相較沒有衛教者,接受治療型衛教的異膚病友,在病灶面積與紅腫發炎狀態、搔癢及睡眠影響程度和生活品質等,都有顯著的改善,但同樣是未成年病友,年紀較大的病友異膚持續時間較久、症狀較嚴重度,接受治療型衛教後的進步空間也更大。

另外,異膚照顧者接受治療型衛教,身心健康狀態、對醫療的信心、情緒應對壓力及對疾病的接受度等,也都有正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