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神轎不見得都要用樟、檜木打造,北部流行的竹南小轎,只用兩根竹子製成,最近也有主祀女神的廟宇用竹子打造一頂輕巧浪漫的花轎,只要四個人就可扛著遶境進香,也解決轎班人力吃緊的問題。
台灣神轎早期用笨重的「老紅」為材質,轎班扛起來叫半苦連天,後來改為樟木、松木,講究一點的用檜木打造,但因價格不菲,加上近幾年台灣檜愈來愈少,很多廟宇改用越南檜木。
但神轎只是侍奉神明出遊的工具,端在誠心,不在材質和華麗。像新竹、苗栗一帶流行的竹南小轎,或稱竹南神轎、輦轎,用兩根長三米多的竹槓撐起四駕型神轎,要扛時僅需前後兩人共四人,在兩人之間再撐一支較中型綠竹,轎子上下幌動、前進後退,發出鏘鏘鏘的聲音,律動感十足。
這兩天台南市出現的竹南大轎有來自新竹北埔的北極殿,前鋒轎就是四抬的竹南小轎,進廟參拜還會「翻車」九十度,但轎夫全部跪爬在地上,對體力是極大的考驗。
還有苗栗的玄元堂,也是四抬的竹南小轎,上面乘坐兩位太子爺,進廟參拜時,扛轎的還把其中一支竹製轎棍給幌斷了,但廟方表示,幌斷轎棍表示神有附駕,是好現象,斷棍反而受到期待,所以後面的後勤部隊都會準備幾支青竹以備不時之需。
除機動性高、速度快的竹南小轎之外,來自茄萣的「玄鳳堂」,主祀九天玄女,出巡總不能坐武轎,廟方為她精心打造一頂竹子編製的花轎,上面張燈結彩,好像大姑娘要出嫁那搬的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