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癌盼健保接軌國際治療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喊話,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防治,實際上仍有一群弱勢癌友被排除在健保資源之外,明明有創新藥物卻無法使用。(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癌症連續41年蟬聯國人第一大死因,醫界13日指出,現行我國健保給付的癌症治療規範仍無法符合國際標準,已產生一群「弱勢癌」患者,包含頭頸癌、肺鱗癌等,其一線治療還停留在20年前的化學治療處方,不僅與國際治療趨勢不同,更可能折損台灣醫療學術的國際地位。

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主任林裕清表示,肺癌為台灣「新國病」,不僅蟬聯19年國人頭號奪命腫瘤,更有超過半數在確診時已為晚期、不適合手術者,創新治療因而成為續命關鍵。

然而,我國肺癌的健保創新藥物存有資源分配不均等情形。根據健保署109年健保藥費統計,整體肺癌藥費支出中,免疫藥物僅占癌症藥品的5%;但本土研究顯示,有近37%的肺癌患者適用癌症免疫藥物或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換言之,能夠使用健保給付的癌症免疫藥物,對癌友而言就像「中樂透」,每8人約只有1名幸運兒能用到。

林裕清指出,肺鱗癌與肺腺癌為台灣兩大常見肺癌,然而,這兩種型別在目前健保給付,卻有截然不同的治療命運。就肺腺癌來看,過去6年來存活率顯著成長,而肺鱗癌卻只能原地踏步。統計顯示,兩者5年存活率落差高達3倍,相較肺腺癌擁有數十種健保創新藥物資源,健保給付的肺鱗癌第一線治療仍停留在20年前的傳統化學治療,使約半數患者存活期不到1年。

事實上,肺鱗癌並非沒有治療可用,林裕清說,國外研究發現,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5年存活率為18.4%,相較於傳統化療只有9.7%,科學證實癌症免疫藥物有助提升晚期肺鱗癌患者之5年存活率達近2倍,因此台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美國癌症治療指引皆建議將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作為晚期肺鱗癌的第一線治療,可惜我國健保的給付仍與國際不符,一旦患者不適用標靶藥物或無法負擔自費療程,臨床醫師將難施力。

除了肺鱗癌外,台灣特有癌症「頭頸癌」也面臨相同處境。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楊慕華指出,復發性或晚期頭頸癌患者使用傳統療法的5年存活率只有5.5%,而單用免疫藥物的5年存活率則可達15.4%,將近是傳統治療的3倍,也因此美國癌症治療指引早已將免疫療法列入晚期頭頸癌優先治療建議,澳洲與日本也將其納入一線的治療給付。

他進一步指出,頭頸癌一線治療匱乏,因藥物發展速度慢,因此健保給付規範10年來僅更新4次,相較其它癌別的調整次數落差高達3倍,也因為如此,雖然頭頸癌為我國第6大癌症,但頭頸癌患平均每人的健保藥費卻低於健保前10大癌症醫療支出的平均值近2倍。盼有創新的藥物能讓臨床盡快用到,讓頭頸癌的治療更加友善。

即時

龜丹溫泉媲美關嶺 合併提報中央審查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龜丹溫泉泉...

AIT處長孫曉雅將離任 辭別黃偉哲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

債務糾紛傷人丟包致死 板警逮5嫌到案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板橋警分局於今(10)...

落石崩塌停電 梨山地區民生用電搶修復電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梨山地區六日上...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