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台灣漢詩 游錫堃吟「意難忘」追憶治警事件

二0二三0台灣漢詩發展與吟唱推廣特展來賓大合照。(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圖書館十八日舉辦台灣漢詩發展與吟唱推廣特展,立法院長游錫堃現場吟唱日治時期台灣民主運動推手蔡惠如的「意難忘」,並向現場民眾簡介「治警事件」的背景與影響。主辦單位安排立法院長游錫堃用台語吟唱二首漢詩 〈水調歌頭〉、〈意難忘〉,嗓音鏗鏘有力,搏得滿堂彩。

國台圖即日起到十一月三日在一樓台灣藝文走廊展出「一口氣吟了一千年-二0二三台灣漢詩發展與吟唱推廣特展」。開幕式中,有多名民間詩社代表到場,新北市北新國小、台北市百齡高中學生分別帶來台語漢詩短劇、客語漢詩吟唱,吸引許多民眾觀看。

游錫堃表示,透過詩詞吟唱除了可豐富個人文學涵養、推廣漢詩吟唱藝術傳承文化之外,更希望藉由此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優美的語言文化,落實詩詞吟唱在地化、生活化。

游錫堃說,日治時期,台灣各地的漢詩詩社有二百多家,也有人說三百多家,但後來國民政府來台推行國語政策,使這項傳統中斷和停滯;在吟唱「意難忘」前,游錫堃特別敘述這個作品的背景,與日治時期一九二三年的「治警事件」有關。創作者蔡惠如參與組織「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遭到台灣總督府逮捕和起訴、判刑三個月,因而誕生此作。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本土語言是珍貴的語言資產,教育部將辦理「二0二三年台灣台語、客語漢詩吟唱競賽」活動,相信透過吟唱的方式,能讓孩子感受到本土語言文化的趣味,也希望能引發孩子學習動機。

潘文忠指出,有孩子表示過去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學習到本土語言以及漢詩的文化,更體認到傳承台灣文化的使命感。未來教育部也將持續努力,與各界共同推動本土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