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42歲從事業務工作的陳小姐,65公斤的她BMI約25,雖然不到嚴重肥胖,卻常為「肉肉」身材苦惱,2年前她因心律不整被送至急診,檢查後才發現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1個月內體重竟因此減了5公斤,讓想瘦身的陳小姐覺得不用運動跟節食就瘦下來是「因禍得福」,因而只要甲亢稍有好轉,就會「放棄治療」,但伴隨而來的心律不整,讓她幾乎每半年就會因此而進急診,2年來已發作3次,醫師提醒,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若未獲得良好控制,嚴重是會有生命危險的,不能輕忽。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醫師蘇楓琳指出,在門診中和陳小姐同樣想法,其實不在少數,尤其年輕女性,因此對甲亢的治療並不積極。
像陳小姐每次都在心律不整發作後才會乖乖服藥,但只要病情稍微好轉,就會自行停藥,等到甲亢症狀失控,又會因心律不整的問題進急診,如此反覆循環,代謝機能也就一直好不了。
蘇楓琳表示,民眾若想減重,還是要以飲食控制與運動為主,而非利用代謝機能異常,使體重減輕,而放棄治療代謝疾病。
她進一步解釋,甲亢患者若任由病況愈來愈嚴重,恐進一步惡化至「甲狀腺風暴」,蘇楓琳認為,甲狀腺風暴引起的死亡率有30%左右,是可能致命的病症,像陳小姐每次都因心律不整發作而緊急送醫,萬一就醫不及,或引發心臟驟停,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她建議民眾不要為了纖瘦身材付出如此巨大的健康代價。
蘇楓琳表示,新陳代謝疾病的控制,與患者的用藥觀念息息相關,尤其甲亢的治療時間比較長,是一場耐力賽,但民眾往往自認為症狀有改善,或一時不嚴重,就可以停止用藥或就醫,因此常使甲狀腺的問題反覆發作,甚至一拖再拖,使得原本還不算嚴重的代謝疾病,因為沒有積極治療使病況加劇。這也不禁讓蘇楓琳醫師感嘆,錯誤的觀念有時比疾病本身,更難處理。
蘇楓琳也提醒甲亢問題的患者,輕微甲亢通常不會有致命危險,只要能調整飲食與作息,按時用藥,往往都能控制,在治療內分泌疾病時,不妨多跟醫師好好討論治療的方式,並遵循醫囑,按時用藥,才是安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