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研究登國際 肝硬化合併肌少症 找到關鍵腸道菌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19日指出,肝硬化病人腸道細菌的變化與肌少症的發生相關,且會可能影響治療結果,改變腸道細菌,可望減少肌少症及併發症發生,這份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肝病期刊JHEP Reports,並獲得國際間的注意。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李癸汌表示,肝硬化是目前全球第14大死因,每年約造成1億多人死亡。台灣是慢性B型肝炎和C型肝炎的好發地區,肝硬化對於國人健康以及整體醫療資源的影響也比西方國家來得更顯著。

李癸汌進一步表示,肝硬化的病人在臨床上常常合併肌少症的問題,合併肌少症的肝硬化病人有比較高的機率發生併發症,有較高的機會需要住院,其死亡率也比一般的肝硬化病人較高。

台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領導的肝硬化及門脈高壓團隊,自107年開始進行肝硬化病人的腸道細菌與營養、肌肉狀態,對於肝硬化併發症相關性的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擁有正常肌肉的肝硬化病人和罹患肌少症的病人,兩者的腸道細菌組成有顯著的差異。

侯明志團隊研究指出,合併肌少症的肝硬化患者,其糞便中「戴阿利斯特桿菌」、「第2型瘤胃菌」以及「大真杆菌」的細菌量都顯著地比較少。這些腸道細菌的缺乏,可能會引發胺基酸合成功能下降,進而與肝硬化病人血液中的胺基酸不足有關。

而糞便中同時缺乏第2型瘤胃菌以及大真杆菌的肝硬化病患,在1年內有較高的機率發生各項併發症和感染症,同時也比較容易住院;而糞便中富含此2類細菌的病人,則可有效地減低1年內發生併發症的機率。

這項研究成果相當具有臨床應用的潛力,期能藉由改變肝硬化病人的腸道細菌,減少肌少症的發生,進而減少併發症,並增進病人的預後。

台北榮總指出,人類的腸道系統內共生著數以兆計的細菌,這些腸道細菌若是出現生態失衡,往往會造成腸道屏障的功能出現問題,腸道裡的細菌和細菌毒素就比較跑到血液中,順著血流進入肝臟而誘發肝硬化的病人產生併發症,近期的醫學研究也發現,腸道的細菌會影響人體肌肉的質量和功能,而腸道的細菌發生變化,也可能與老年人的肌少症有關係。

即時

郡都集團捐贈10萬元給屏山國小 作為培育棒球與手球...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近年屢屢躍上新...

九福飯店捐贈小型消防車 第四大隊甲圍分隊受惠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九福飯店29日...

養生館掛羊頭賣狗肉攬客按摩兼販毒 中市警逮3人送辦...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警察局刑...

遊覽車國道火燒車 台南後甲國中32名師生緊急逃出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搭載三十二名台南後甲國...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