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疾病,根據調查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合併關節外的併發症或骨質疏鬆及憂鬱症共病時,壽命會比平常人少10歲。
台北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蔡凱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因長期慢性發炎,會影響關節功能及消耗身體營養素,引發關節外的併發症產生,例如心血管、大腦神經系統,或引發貧血、脂肪代謝、膽固醇升高及血脂異常,甚至會導致骨質疏鬆及憂鬱症。
根據調查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合併上述併發症或共病時,壽命會比平常人減少10歲。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可分為3部曲,蔡凱倫表示,第1部就是「救急症狀緩解」,醫師會使用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疼痛;第2部曲是「基礎打底免疫治療」,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減輕發炎症狀;第3部曲是採「高專度專一性治療」,也就是使用標靶藥物(針劑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可針對特定發炎物質或細胞進行專一結合,精準治療達到減少發炎和保護關節的目標。建議患者可以跟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的治療藥物。
蔡凱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疾病,民眾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誘發疾病。除了不要吸菸及維持牙齒健康,以減少有害物質刺激外,適當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保持愉悅心情、控制體重及良好的睡眠,都可以幫助疾病管理和緩解症狀,治療期間要定期回診檢查和按時服藥,就可以擁有快樂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