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加薩人道危機 美以形象受創

以色列對加薩發動猛烈報復攻勢,慘況持續在媒體流傳,對於美國的國際聲望、以色列的國家形象都已造成傷害。(路透)

趙文志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哈瑪斯組織的戰火,從十月七日哈瑪斯越過圍牆襲擊開始,迄今造成以色列一千四百餘人死亡,以軍對加薩發動的猛烈報復攻勢,至少已造成巴勒斯坦人逾九千人死亡、三萬多人受傷。

從媒體角度看,巴勒斯坦婦女、兒童死亡數字持續攀升,特別是學校、醫院、難民營遭到轟炸,慘況畫面持續在各個媒體流傳,對於美國的國際聲望、以色列的國家形象都已造成傷害。

加薩戰火延燒,人道危機惡化,讓愈來愈多人反思,以色列發動的報復攻擊到底有多少正當性?對平民百姓的無差別攻擊、對族群的集體懲罰、不成比例的殺戮行為等,已經觸犯了戰爭罪、違反人道罪?

 國際風向逆轉 要求人道休戰

以色列對哈瑪斯的報復攻擊,初期還能被外界諒解,但是,以、哈雙方軍力懸殊,美國又力挺以色列,加薩地區遭到斷水、斷電、斷糧封鎖,平民傷亡慘重,國際輿論已對美國、以色列愈來愈不利。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月三十一日出席國會聽證,說明對以色列的援助案,遭到現場反戰人士抗議。(路透)

日前,聯合國大會提案「人道主義休戰」結果以壓倒性的一百二十一國贊成通過,只有美國、以色列等十四國反對,連七大工業國(G7)的法國都投了贊成票,其餘都投了棄權票,沒站在美國這一邊。雖然決議沒有實質約束力,但已反映國際風向逆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月三十一日出席國會聽證,針對提供一百四十三億美元援助以色列發言時,現場一群反戰人士高舉象徵染上鮮血的紅色雙手,舉牌高喊「保護加薩的孩子們!」、「停止資助種族滅絕」,並多次打斷布林肯發言。

此外,美國的全國穆斯林民主理事會(NMDC)也發出公開信,要求美國總統拜登運用對以色列的影響力,斡旋達成停火,並威脅將動員數百萬穆斯林選民,拒絕捐款、投票給競選連任的拜登。

但是,美國反戰人士與穆斯林、阿拉伯人對拜登的警告與抵制,基本上影響不大、甚至無效。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猶太人在美國社團、特別是經濟與金融界擁有極大影響力。

美國共和黨熱門總統參選人川普,挺以色列的力度甚至更高於執政的民主黨。(路透)

 哈佛反以連署 校方受迫下架

日前就有哈佛大學三十四個學生團體發表連署聲明,表示以色列應該為哈瑪斯發動的突襲「負起全責」。但立刻有金融界大老艾克曼呼籲校方公布這些團體成員學生姓名,後續並有十幾名公司執行長表達支持,迫使校方刪除連署團體名單。

其二,目前為止,美國的公眾輿論多數仍支持以色列。美國總統大選約投出一點五億張選票,其中僅有近一百一十萬穆斯林選票,全美國阿拉伯裔也只有三百多萬人。族群與選票比例懸殊太大,實不足以撼動美國挺以的主流輿論。

其三,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支持以色列。共和黨熱門總統參選人川普,挺以的力度甚至更高於執政的民主黨。美國的阿拉伯人、穆斯林選民,想以選票、捐款方式影響兩黨,完全沒有施力點,效果非常有限。

十一月正逢中國大陸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已表示,以巴局勢是本月安理會議程上最重要的工作。當務之急是推動停火止戰,防止出現更多平民傷亡、更大規模人道災難和衝突外溢。

 美續援烏克蘭 恐受以哈影響

目前看來,中國大陸在以巴衝突中扮演和平使者,確實有發揮的空間。主要是美國長期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對美國並不信任;而中方(中國大陸)與伊朗、阿拉伯世界關係友好,過去也沒有操作中東政策的歷史,周邊國家接受度較高。

中國大陸的和平方案,若能透過遊說、穿梭外交,讓周邊國家保持冷靜,起碼可以不讓加薩戰火升高到區域衝突,並有可能建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溝通管道,讓局勢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美國方面,共和黨籍眾議員強生剛當選眾議院議長,他是共和黨內的強硬保守派,反墮胎、反同性戀,推動緊縮移民政策,他同時也是一位川普鐵粉。但強生並非極右派,因此也可以同時得到極右及溫和右派的支持。

最近,民主黨拜登政府提出總額一千零六十億美元撥款要求,希望以包裹方式處理支援以色列、烏克蘭、台灣及邊境安全等問題。但強生卻不從拜登的意,改採分開切割處理,並附帶削減政府其他支出的要求。

各方關注美國援助烏克蘭行動,是否會因為挺以色列而遭到排擠、延緩?關鍵還是要看以哈戰況,如果曠日廢時,拜登政府在「以色列優先」下,援烏行動必然會受到影響。事實上,自俄烏戰爭開打後,美國軍售台灣的項目就已經被迫延後了。

 美陸針鋒相對 結構並未改變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將於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地主美方已證實將有「習拜會」,雖然北京未有任何表示,但到目前觀察,除非有重大意外,這場美中峰會成局的可能很高。

對尋求連任的拜登而言,川普來勢洶洶,國際情勢複雜,美中競爭如何維持可控的穩定局面,加上美國必須打擊日益嚴重的芬太尼毒品販運問題,拜登都需要與中國大陸溝通、合作。對中國大陸而言,也希望儘速減緩美方對中方祭出的多項制裁。

但與此同時,美、中機艦在南海多次緊迫相遇,美艦持續穿越台海,美方的科技戰也未鬆手,日前又宣布擴大禁止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銷往中國大陸,且立即生效;中方除了持續拋售美債,也實施管制石墨出口來反制美國。

這些針鋒相對的舉措,反映美中處於長期戰略對抗的結構並沒有改變。美國是既有霸權,中國大陸是挑戰霸權的新強權,雙方邊打邊談,如果舊金山「拜習會」登場,也只是暫時緩和雙邊的緊繃關係而已。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趙文志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即時

美對台軍售測評通過 1700枚拖式2B飛彈年底交貨...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台灣對美軍購一...

不想當兵? 銘傳艦上兵跳海求援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海軍銘傳艦一名...

男欠債遭擄 板橋警火速救回逮5嫌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板橋警分局十四日凌晨0...

詐團搭科技熱假投資廣告騙3人2600萬 林口逮六嫌...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林口警分局近期破...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