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最慘 台灣女性 每4人有1人憂鬱

臨床心理師潘奕瑄看診示意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女性憂鬱大調查」9日公布,全台每4位女性有1人感到憂鬱,其中,2成女性憂鬱不敢說,3成年輕族群不肯說。

台北市珍愛扶輪社與肯愛社會服務協會首度發布「台灣女性憂鬱調查」結果,在1117份的調查問券統計中顯示,24%的女性有憂鬱傾向,等於將近每4位女性就有1人感到憂鬱;最容易讓女性感到憂鬱的人生階段是更年期,其次為懷孕期(含產前產後)和中年期。

造成憂鬱的前3大主因分別為「健康」、「經濟」和「自我認同」,以年齡層來看,年輕世代(29歲以下)對「自我認同」最困擾,尤其是19歲以下青少女41% 因「自我認同」感到憂鬱;中青世代(30-49歲)對「經濟壓力」最有感、橘世代(50歲以上)則受「健康」因素影響最大。

調查中數據顯示,女性憂鬱時有4成受訪者絕對不會讓父母知道(42.3%);有2成女性憂鬱時不會說,其中19歲以下族群最明顯的是,有3成年輕族群不願意讓人知道。另外,在女性憂鬱時最希望什麼人陪伴這個項目中發現,女性希望「伴侶」陪伴最多,其次為「閨密」;而19歲以下族群則以「都不要人陪伴」最多(35.29%),引起關注。

另外,女性最愛的兩大減壓法為「運動」和「找人聊」,但各年齡層減壓方式大不同;橘世代(50歲以上)最愛「運動」減壓、20-49歲女性偏好「找人聊」、19歲以下女性最愛「聽音樂」舒壓。而女性偏好的3大憂鬱治療法則分別為「心理諮商」、「自然療法」和「看西醫」。

根據調查結果,女性憂鬱時最希望「伴侶」和「閨密」陪伴,諮商心理師吳孟真建議,陪伴有「3不3要」原則—不要簡化處境、不要急著下論斷、不急著給建議。反之,3要原則—要有傾聽的耐心、要試圖更多理解、要找資源協助。學會正確的陪伴方式,可提供憂鬱症憂友心理支援,也可以避免踩雷,反將對方越推越遠。

台北市珍愛扶輪社攜手肯愛社會服務協會,舉辦「讓愛9.999讓我陪你999」公益活動,發起「陪伴天使計畫」,推廣全民陪伴訓練,每人999元資助陪伴訓練課程,推廣全年度陪伴憂友訓練,並招募社會志工成為「陪伴天使」,一起幫助憂鬱症憂友。

即時

庄頭劇場再臨宜蘭 朱宗慶擊樂劇場《木蘭》震撼全場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文化部文化平權...

朱:賴不該提名考試院正副院長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提出...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