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再升級 強化扣件低碳競爭力

中鋼開發及生產低碳高值化的棒線類產品,搭配扣件工程研發中心加工技術的研發支援、「台灣扣件產業服務雲」平台,以及碳管理輔導模式,多管齊下加速國內扣件產業升級轉型。(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面臨全球二0五0年碳中和趨勢浪潮,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十月試行、一一五年正式上路,首波納管範圍包括鋼鐵製品及螺絲、螺帽等產業。中鋼建置產品碳含量盤查能力,成功開發易加工、省球化、高強度及表面無線縫的精緻棒線產品,降低業者生產成本及排碳,搭配技術支援及碳管理輔導團服務,強化國內扣件業者接單競爭力。

扣件產品被譽為「工業之米」,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關鍵零件,例如螺絲、螺栓、螺桿、螺帽、華司、固定片等,小至手機、表件使用的精微螺絲,大至應用於離岸風機塔架的大螺栓,。中鋼為滿足下游客戶產製多樣化的扣件產品,投入大量研發資源開發量身訂作的棒線鋼材,包括碳含量小於百分之零點零一的極低碳軟鋼到中高碳合金鋼,品項達五百種以上。台灣扣件產業年產值約二千億元,出口量長期在全球排名前三大,為台灣贏得「扣件王國」美譽。

扣件產品在成形時一般必須經過冷打加工製程,小型扣件也因為本身體積小及每批生產數量龐大,國內業者會面臨產品出現冷打裂縫且不易檢出的狀況,因此生產扣件使用的鋼材硬度不能太高,表面品質要好才能降低「冷打裂」機率。

中鋼依照扣件業者的生產製程要求下,發展獨特的控軋控冷生產技術,陸續開發出省球化、低硬度易加工的產品,幫助下游客戶省下為了軟化鋼材所需要的球化熱處理製程,可進一步降低業者生產排碳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