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代天院癸卯科「柳營王醮」 遊王號王船開光點眼29日燒王船

副市長葉澤山為王船開光點眼。(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柳營報導

台南市定民俗柳營代天院舉行癸卯科「柳營王醮」,「遊王號」王船建造完成,21日上午9時邀請副市長葉澤山為王船開光點眼後,由數百名信眾合力拉繩恭迎王船出廠,將王船拉到代天院廣場前的空地就定位,重頭戲是11月29日凌晨燒王船開港送王。

葉澤山說,柳營王醮傳承百年以上,香境達十三庄廿聚落跨越柳營、新營、鹽水和六甲,是重要的地方信仰文化,每逢子、卯、午、酉為建醮科年,三年一科,去年公告為台南市定民俗,列入文資保存後,代天院首辦癸卯科「柳營王醮」,是地方盛事。

代天院主委盧朝仁為王船開光點眼。(記者陳佳伶攝)

葉澤山和代天院主委盧朝仁等人為王船「遊王號」開光點眼,市長夫人劉育菁,立委賴惠員和市議員蔡育輝、王宣貿、沈家鳳等民代、區長顏文穗,柳營農會總幹事陳右欣等人為王船出廠剪綵,吸引大批地方鄉親到場朝聖、爭睹盛況。

在宋江陣鑼鼓聲中,數百名信眾以粗繩拉王船出廠,幾次轉向後才在廟前空地的適當方位就定位,地方信眾和文史工作者紛紛以相機、手機拍王船,見證地方宗教文化盛事。

信眾合力拉繩恭迎王船出廠。(記者陳佳伶攝)

代天院說,「遊王號」王船就是遊王公的「戰船」,王船長度約15公尺、寬6公尺、中桅15公尺,與上科的王船併稱最大艘;由國寶級造船師林良太、王船彩繪師曹天助打造,造價近百萬元;復刻69年前的王船造型,船上設王府,船身配製火砲,船頭造型或是船身彩繪都回歸復古造型,船後兩側有象徵崇高地位的虎頭、龍圖案。

柳營代天院奉祀代天巡狩的遊王公,代天院依傳統,由今年農曆7月1日安排鑼壇大典請旨,直到遊王公降駕指示王醮事宜,結果在第19日遊王公降示,決定國曆9月26日開斧建造王船,11月25日起鼓入醮,29日凌晨送王後「燒王船」。

王船停泊於代天院廣場前的王船地就定位。(記者陳佳伶攝)

柳營王醮去年11月公告登錄為台南市定民俗,保存者是柳營代天院,被稱為唯一不靠海、更是少見的內陸王醮,有不可取代性,在送王前接受信眾參拜王船以求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