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邊海神現蹤基隆? 待DNA揭曉

海科館志工拉著穿越線走在潮間帶發現滿地僧帽水母,通常這是「海神」降臨的訊號。(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近日在基隆市潮境保育區現身,共有十二隻;二十二日上午疑以又有一隻,但海科館根據外型與體色研判和「緣邊海神海蛞蝓」相似,待DNA檢測,若確認屬實,將是北台灣首次紀錄。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二0一0年台灣首次發現「藍天使」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二0一三年十二月一日基隆長潭潮間帶首次發現,二0二一年二月四日第二次出現,二十一日再次現身,迄至共發現十二隻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海科館二十二日在基隆市潮境保育區發現一隻外型與體色相似「緣邊海神海蛞蝓」,若透過DNA檢測確認屬實將是北台灣首次紀錄。(海科館提供)

陳麗淑說,二十二日上午另發現一隻外型與體色和「緣邊海神海蛞蝓」較相似,但仍需透過DNA檢測才能精準確認。若確認屬實,將是北台灣首次紀錄。

陳麗淑表示,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體型身長約一點三至四公分,近日發現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體長約二點五公分。這類以僧帽水母、錢幣水母等為食的生物,也是大自然控制僧帽水母不會過度繁生的自然平衡。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海科館提供)

陳麗淑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會將空氣吸入胃內的氣囊形成氣泡,讓自身漂浮在海面上,追逐著食物在海面上到處漂流,漂流時面向天空是藍銀色「腹部」,海面下的灰白色則是背部,體色加上仰式漂浮法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自我保護的方法之一。

海神海蛞蝓彼此間也有互動,當兩兩靠在一起時,會利用像手指頭般的露鰓戳來戳去、試探彼此。(海科館提供)

海科館提醒,僧帽水母、錢幣水母及帆水母這三種體型不大,卻帶著蛋白毒性的刺絲胞動物,常是大西洋海洋海蛞蝓的食物,吃下的水母刺絲胞聚集在手指狀的裸鰓前端,轉化成「秘密武器」用來防禦及補食。因此,雖然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很美麗,但是有毒,呼籲民眾不要好奇去觸碰牠。

即時

立院二讀通過立委調查權 民眾不配合最高罰10萬元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立法院會二十一...

藐視國會罪 立院2讀通過

挑燈夜審逐條表決 場內藍白聯手綠杯葛 場外民團發動...

通緝又持毒拒盤查拔腿逃 警追緝逮捕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警分局後埔所...

花防部美崙營區工程鷹架倒塌 6工人受傷送醫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位於花蓮市府前路的陸軍...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