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結石盛行率1成 高草酸食物勿過量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灣地區尿路結石盛行率約10%,以中年男性為高危險群,台北榮總營養師張慈怡指出,結石患者尤應注意飲食,避免高草酸食物,攝取足夠的水與纖維素,適量攝取鈣質,減少鹽分攝取並維持理想體重,就能遠離尿道結石。

張慈怡指出,形成腎結石原因很多,正確飲食習慣可預防結石產生,例如應適量攝取含鈣質食物,如傳統豆腐、乳製品,使其在腸道中與草酸結合,反而可降低罹患腎結石風險,而泌尿道結石見症狀包含腰酸、腰痛、血尿、發燒等,嚴重者可能造成感染、腎功能受損等問題。

張慈怡表示,民眾應注意避免吃太多的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秋葵、青椒、芥藍菜、韭菜、茄子或葡萄等,容易增加尿液中草酸產生,應避免攝取。並攝取足夠飲水量配合環境溫度和身體活動量,建議每天飲水量約2000到3000毫升,維持排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可以稀釋尿鈣及減少草酸沉澱,避免尿液濃縮導致結石。

且應注意要攝取足夠纖維量,國人建議每日攝取纖維素應在每天20到30公克,但根據調查發現,45歲以上國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低於建議量約5到10公克。建議多選擇未精緻全穀類,例如將白飯改成雜糧飯,以及足夠的蔬菜每天3份,每份煮熟蔬菜約一般飯碗半碗的量、水果則建議每天2份,每份約女性拳頭大小。

適量鈣質攝取也非常重要,國人每日鈣質攝取之建議量約為1000毫克,但調查發現,45歲以上人每日攝取量卻只有建議量之一半,應補充富含鈣質食物除了牛奶及乳製品,小魚乾、小方豆干、傳統豆腐、黑芝麻粉或青江菜等皆可增加每日鈣質攝取。

張慈怡指出,也應注意要減少鹽分攝取,食物烹調可多運用辛香料與特殊風味食材,如蔥、蒜、胡椒、九層塔、檸檬、鳳梨、番茄或迷迭香等,增加食物風味層次,以減少調味料使用,避免過量鈉攝取。患者並應注意維持理想體重,因肥胖會增加2.4倍罹患結石機率且治療後易復發,建議應控制適量熱量攝取與多運動,維持身體質量指數18.5到24間的正常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