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文學院手記 回望創作的靈性言說 ──羅智成《預言又止》與蔡素芬《森林詠嘆調》對讀

文/林宇軒 圖/黃騰輝

天地意識之二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

 

我吟誦詩歌,詩歌便如我

「我們去體會一首詩,會幫助我們經營小說的意境。」被視為小說家的蔡素芬在出版長詩集《森林詠嘆調》之前,其實早有未結集的詩創作,甚至入選過年度詩選。蔡素芬曾在台師大的小說創作課,帶領學生分析經典小說的結構,同時更清晰地理解台灣文學生態的輪廓。我們除了在課堂裡閱讀小說,更讀了許多詩作,如其言:「小說的意境最後是詩的意境。」

《森林詠嘆調》分為五章,從序曲的「吟者」到終聲的「我」存在敘事的緊密安排。我所感受到最有趣的部分,是這些詩作除了可以單獨詮釋,同時也能作為長詩的局部,被以完整的篇章來連續閱讀。如此順序式地以角色、情節來連貫整體的敘事不時轉換視角,隱隱藏有類似長篇小說的結構。

當然,詩與小說並不相同,而蔡素芬也注意到了這點,所以在行句的韻律調配與節奏安排有所設計。手錶、手機、報紙、廣告等現代意象在探測員的帶領之下,和森林的靈性氛圍神奇嫁接;一場森林大火衍生出了生態與文明的辯證,人類的情感與信仰在詩作之間來回交織,許多詩行以問句發人深思如:「直升機的引擎聲是神諭嗎?」、「斷崖那塊巨石是神嗎?∕它跟神一樣靜默」。

綜觀《森林詠嘆調》,當中頻繁穿插對詩歌、對意義的詰問,如「序曲」寫道:「誰來聽詩歌?∕誰需要詩歌?」也就是,這不只是純粹的敘事之作,更帶有後設思維而能被以「論詩詩」解讀。閱讀這本詩集,除了窺見蔡素芬深厚的敘事功力,更見證了一種特出的抒情之風。

 

我吟誦詩歌,詩歌便如我

每回羅智成的新詩集出版,總能夠帶給讀者新的驚喜。本次《預言又止》的新書發表會在華山魔術方塊劇場舉行,場地的動態投影可以瞬間轉換情境;發表會由蔡詩萍主持,廖咸浩、宇文正、吳鈞堯、劉曉頤、廖亮羽、林瑞麟、曹馭博等逾十位詩人接力朗誦演出,席間還有須文蔚、向陽、陳義芝、陳育虹、楊宗翰等詩人發言致意,現場高朋滿座。

如果閱讀《預言又止》,會發現除了延續文明與閱讀的探討,這本詩集最特殊之處在於「下一本詩集」的後設概念。在這些架構嚴謹的詩作中,不時可以觀察到羅智成抽離作者的身分,高度自覺地推敲寫作的意義:「我渴望書寫的當下∕目擊下本書的發生∕目擊文字尚未知曉的預言∕先於作者的意圖現身」。

「曾有那麼一瞬∕我覺得最好的作品∕快要出現了……」羅智成不斷書寫、不斷前進的姿態,正表露其朝向一首又一首詩、一本又一本詩集的完成。綜觀整本詩集,會發現沒有目錄與頁碼,僅在書頁下方標上詩作編號;有些詩作卻又附有詩題,種種的單位意識讓現代詩的閱讀層次顯得豐富而值得深思。

在文壇早已地位確立的兩人,近年持續積極挑戰自我──羅智成在《光之書》廣受好評後過了四十年,仍端出《荒涼糖果店》等故事雲的長詩創作;蔡素芬近年也推出不同於《鹽田兒女》式的長篇小說《藍屋子》。兩人對於文體的延展與嘗試之心,無疑是所有創作者的學習典範,值得更加細緻地閱讀。

 

(本專欄作者為台大台文所、北藝大文跨所碩士生)

即時

母親節、護理師節快樂 竹縣長楊文科暖送康乃馨「有您...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五月十二日母親...

全國唯一禽舍改建升級轉型加碼計畫開跑 最高補助一千...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近年全球極端氣...

四色牌賭場藏三重民宅 經營5天就遭掃蕩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三...

違規騎士因「這件事」 遭土城警帶回送辦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金...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