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下架謊話連篇的政府

賴清德競選總部12月14日發布新聞稿強調「疫情期間經濟成長率是全世界第一名」,卻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與所查資料不符」。(資料照)

■李貴敏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競選總部去年十二月十四日發布新聞稿強調「疫情期間經濟成長率是全世界第一名」,卻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與所查資料不符」;並表示,其係參酌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和行政院主計總處有關疫情期間(二0二0至二0二二年)數據之結果。其中,包括二0二0年全球經濟因疫情影響而多為負成長時,當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是百分之三點三九,雖是全世界表現較佳者,但並非全世界第一;而二0二一年則名列全世界第七十四名、二0二二年更是跌落到第一百六十六名。

綠營政府和官員向來偏好美化數字和校正回歸。以主計總處為例,在一一一年曾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二0二0年底的每戶財富(PPP)為七十九點八萬美元,年增百分之五點零,僅次於盧森堡與瑞士,排名全球第三高。消息一出震驚全台,居然我們的家庭財富比美國、日本等國的家庭還要富裕?但當九合一選舉結束後,主計長在立法院備詢自承說,當時看到數據時也很訝異,好似該資料並不是主計總處發布的。

如今,總統大選臨近,身為執政黨主席並擔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居然連美化數據都省了,直接謊稱政績、虛報數據,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打臉。難怪民間質疑這絕不是偶發事件,而是綠營為了選舉混淆視聽的做法。

賴清德於上月接受《數字台灣》專訪時曾指出,未來經濟持續成長,將拿歲計賸餘百分之十解決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的困境。不明就裡的人聽後還以為國家財政健全、國庫充裕;殊不知,綠營執政近八年來,用各項名義編列了十三項特別預算(包括「前瞻基礎建設」、「新式戰機採購計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等),總額高達二兆四千九百六十七億元,每人身上擔負的國債高達二十五萬元負債累累。

根據今年度中央政府累計餘絀分析表顯示,截至一一一年度止決算審定累計賸餘數等為五千九百零八億二千二百萬元,而預估今年度總預算及特別預算編列移用數高達五千八百七十七億一千二百萬元,也就是到今年底累計賸餘數只剩下三十一億一千萬元。多少年來政府的省吃儉用所累計的賸餘,就這樣被綠營政府消耗殆盡。

更別提歲計賸餘並非可隨意拿來充經常支出之用,必須在預算年度有異常情形,才可充經常支出之用,且須透過編列預算才能執行運用。務實地說,從決算、編列預算和執行至少有三年的時間差。賴清德既曾擔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現在貴為副總統就此知之甚詳,竟無視相關法規及實務作業,大放厥詞稱用歲計賸餘百分之十來為年輕人解決問題,豈不是天大的謊話?

新年伊始,本想說說吉祥話,祝福大家一一三年行大運,卻在去年底看到執政團隊謊話連篇,實在難以認同。看來,今年最務實的祝福只有「政黨輪替」,台灣才有新希望,大家也才有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立法委員。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