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十日指出,清華大學接受教育部補助,去年六月選派學生前往新加坡實習,並設計適宜的教學課程,專家指出,海外實習經驗有助台灣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新的教學方向,增加未來職涯發展的可能性。
「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於民國一一一年度共補助七校、二十九名實習生,於一一二年分別前往日本、美國、越南、新加坡等地進行二到四個月的國外實習。
教育部指示,其中清大選派四名學生,實習生善用新加坡多元族群環境,將東南亞在地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中,實際體現文化回應式教學(指以不同背景學生的文化特色、先備知識或生活經驗教學,提升學習動機和表現)。學生畢業後進入職場,也能更關注不同族群幼兒的主體性,並規劃與設計適宜的課程教學。
清大計畫主持人、幼兒教育中心主任曹亞倫也前往訪視,見證二個月的實習中,台灣學生與各園所建立了深厚情誼,結束實習時,當地師生都感到不捨。她也提到,在海外實習的經驗,可讓台灣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新的教學方向,增加未來職涯發展的可能性。
計畫主持人暨幼兒教育學系幼兒教育中心主任曹亞倫教授,於實習期間前往新加坡伊橋幼兒園訪視指導時,從當地師生對實習生的肯定及不捨的情緒中,認為這些經驗能促使實習生從不同角度「幼」現新的教學方「向」、活絡教學現場,並透過本次國外教育實習增加未來職涯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台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張期敏教授帶領三位實習生,於一一二年八月前往美國新澤西州英華國際學校,利用二個月的實習觀摩YHIS學校的國際文憑(IB)認證課程及中文沉浸式教學,YHIS學校以中文為目標語進行沉浸式教學,影響實習生建構自身雙語教學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