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紅蔥頭產季 首辦產業活動

北門區種植紅蔥頭面積超過一百公頃。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北門區種植的紅蔥頭現已進入產季,北門區公所將於一月二十七日首度辦理北門紅蔥頭文化季,開放民眾報名體驗剪蔥、品嘗紅蔥美味小吃,每人報名費一百元,限額二百人,十五日到十九日上公所網站報名。

北門區長張政郎表示,轄內紅蔥頭產地在三寮灣慈安、三光、文山、錦湖里,今年栽種面積約一百一十公頃,目前產地價約在每台斤二十三到二十五元。

由於地處鹽分地帶,栽種的紅蔥頭特別香辣,是台式料理提味的靈魂配角,與虱目魚、洋香瓜、牡蠣並列特色農漁業產品,公所首辦北門紅蔥頭文化季,希望帶動產業行銷和地方觀光,結合產業推廣食農教育,展現北門產業特色促進農漁村、農業及環境永續發展。

二十七日北門紅蔥頭文化季,有紅蔥頭農產市集、台南「宮廟博物館」東隆宮導覽、剪蔥體驗蔥農生活、紅蔥頭手作藝品DIY和表演節目,公所更大手筆贈送紅蔥頭粿、油蔥風味肉燥飯、北門虱目魚丸湯、滷蛋、油豆腐等小菜,還有農漁特產市集專用的百元商品抵用券給報名民眾,五天報名期間額滿為止。

北門區公所二十七日舉辦紅蔥頭文化節,十五日開放報名體驗剪蔥、品嘗紅蔥美味小吃。(記者盧萍珊攝)

公所表示,三寮灣的蔥田有獨有的「關水」種植文化,蔥農為了避免土壤鹽化,在休耕期關上蔥田的排水閘門後接取雨水,讓農田積水再利用水壓將鹽分高的地下水往下壓,紅蔥頭就是依靠蔥田上這幾公分的「淡土」栽種,而休耕期的農田也成了冬候鳥的絕佳覓食棲地,與自然環境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