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復健 癱瘓女大生可行走

林姓女大生車禍癱瘓,以多元復健治療方案、使用機器人訓練行走能力。(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20歲林姓女大生去年初前往打工的路上發生嚴重車禍,昏迷3個月後醒來才知因車禍導致腦幹受損、股骨骨折、四肢癱瘓,且視覺、記憶與認知能力都有部分受損,後來到衛福部台北醫院復健科接受客製化智慧醫療,在多元復健治療方案下歷經8個月的努力,現在她已能離開床墊、能坐能臥,還能放開助行器自行行走一小段路,真正的告別癱瘓。

林姓女大生(中)車禍癱瘓,在多元復健治療方案下歷經8個月的復健治療與努力,現已能行走。(記者吳瀛洲攝)

看到女兒能站起來行走,林媽媽表示,女兒受傷非常嚴重,但全家都沒有放棄,癱瘓的人要能進步到能走路這件事真的很困難,是生命中最艱難的挑戰,好在女兒接受創新醫療及使用高壓氧和機器人復健後,真的有很大的幫助,看到女兒明顯且快速進步,讓復健更有信心。

台北醫院復健科主任葉圜叡表示,醫療團隊為林同學規劃客製化多元復健治療方案包括高壓氧、下肢骨骼機器人及靜脈雷射、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其中以上下肢機器人在復健過程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最大。

葉圜叡指出,因為患者一開始是癱瘓的狀態,連穩穩坐著都無法輕易做到,但是透過機器人可調節的控制器,讓患者能完成更多角度、更細緻正確的動作訓練,例如抬腿、彎曲膝蓋,並在訓練過程中改善平衡感與行走能力,重拾肢體功能,也減少跌倒的風險,讓病人的肌肉力量和協調性能夠逐漸恢復,一直訓練到能夠站立、持輔助器行走。

葉圜叡表示,林同學的復健過程並不容易,她克服重重困難努力至今8個月,終於能夠自己行走,日常生活也恢復一定的自理能力,醫療團隊都非常高興。智慧醫療為許多肢體功能障礙病人帶來新的希望,期待未來這項技術的不斷發展,幫助肢障患者透過復健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