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長榮勞資協商會二十四日在桃園市勞教大樓協商,機師工會、長榮航空、桃園市勞動局、勞動部、民航局、交通部均出席與會,協商前,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表示,公會在一月二十二日投票表決通過,已經取得合法罷工權,今天希望協商會有一個結果。
李信燕表示,飛行員的底薪只佔全薪的百分之二十二如果依長榮發六個月的薪資來講,實際上只有他們全新的一個多月多一點點,不像外界想像的那個樣子,更不如長榮海運一樣被錢砸醒,另外,就是加薪的部分,別的單位是加百分之十到十二,但是他們只加百分之四到五,好像只做了半年的加薪,實在沒有實質的對等。

李信燕表示,此次訴求主要針對薪資部分爭議及外籍機長、機師的聘僱需要討論,機師公會到目前為止,並未收到長榮公司任何正面與實質的對談。長榮公司經由勞動局邀請交通部、勞動部和民航局相關單位出席,坐下來好好討論,讓這個會議有實質的效果。以往在協商過程中,長榮航空總是以將來會有新機的購建計畫及成本的支出,還有烏俄戰爭作業風險,包括接未來可能發生的火山、地震,不定期也不可預測的天然災害,將這些風險都轉嫁到員工的身上。
李信燕指出,我們自疫情之前到現在看到票價的高漲,從二零一九年到現在,看到不管是到日本、美國或歐洲票價,都漲到疫情前的一點五倍到兩倍之多,難到我們航空公司的作業成本有這麼高嗎?油價成本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但是油價波動也是有限的,而且人力成本也增加的非常微薄,我們要問這些多出來的錢到底去了哪裡?是不是都在長榮航空的口袋裡。
李信燕表示,民眾用了一點五倍到兩倍的金額去購買機票,民眾並沒有受到等值對價的服務品質,因為我們人力不足,我們行李沒有辦法準時上飛機而延誤,因為我們的人力不足,我們在客艙服務每況愈下愈來愈糟糕,而在前艙的飛行員正、副駕駛工作年資平均不到五年的高達70%,在這樣的一個飛安警訊之下,難道長榮航空還不需要正視如何把人留在公司裡面的這樣一件事情嗎?所以希望今天藉由勞動局正式的召開這樣的會議,在各方的關切下,希望公司能夠好好的來思考,把有經驗有能力的飛行員留在公司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