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公益採橘回饋社福 以綠色科技助力永續農業

工研院連續23年舉辦《大桔大利積福企》公益桶柑義賣活動,今年擴大義賣範圍,推廣以工研院技術協助開發之農業衍生產品,如山蘇麵食產品、草莓冰淇淋等,也協助屏東枋寮蓮霧與高雄大社蜜棗銷售。(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廿六日舉辦公益採橘桶柑義賣活動,獲大力卜、帆宣系統科技、工研院院友會、潘文淵基金會、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利得儀器等單位及院內同仁踴躍支持,認購超過一萬八千斤,同時義賣工研院技術協助開發之農業衍生產品,如循環友善的山蘇麵食產品、科技防蟲的友善安全草莓冰淇淋等。桶柑與農產品義賣所得利潤將全數捐贈築心之家、新竹家扶中心、藍天家園等二十家社福團體。

工研院副總營運長兼社會公益委員會主委何大安表示,院方舉辦《大桔大利積福企》公益桶柑義賣活動已邁入第十三年,以在地當季的優質無籽桶柑作為義賣禮盒,美味好吃又可減少碳足跡。迄今累積義賣近廿一萬八千萬斤桶柑,捐贈社福團體累積超過二千餘家次。除了義賣捐款之外,工研院也積極鏈結政府機構、企業夥伴、社福團體,以創新科技提升農業價值,並呼應聯合國「二0三0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全球一起努力,讓世界更美好。

工研院致力發展農工科技,落實SDG二「消除飢餓」、SDG 十二「責任消費及生產」的目標,以本次推廣的山蘇麵食產品及草莓冰淇淋為例,山蘇主要分佈於臺灣中低海拔山區,用途廣泛,可供食用、藥用及觀賞用,但是一般採收僅會將百分之十五的嫩葉作為食用銷售,其餘百分之八十五老葉廢棄堆肥,但老葉仍蘊含豐富營養價值,有鑑於此,工研院導入科技落地應用,以循環再利用提升產值,於原鄉建置「小型化複合熱能數位乾燥設備」,複合熱能節電達百分之卅以上,大幅縮短乾燥製程時間,並導入「低溫保色乾燥技術」將山蘇粉末化,保留葉菜營養價值,讓原本要被丟棄堆肥的部分變身為一斤上千元的優質食品原料粉,目前已有多家麵食製作廠商使用其原料粉,並製成山蘇刀削麵等食品販售,成功協助原鄉原民與業者提升農作物附加價值。

即時

西拉雅響應世界自行車日 逾百車友環騎感受山區仙境

記者盧萍珊/官田報導 配合「二0二四...

雲林百年大圳濁幹線通水紀念健行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濁幹線」...

作賊心虛沒開大燈 勇警追毒蟲繩之以法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台北市警察局中正第二分...

婦陷投資詐騙損10公斤黃金 淡水警智破狡猾詐團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芝一名黃姓獨居...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