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一名14歲的籃球校隊選手,比賽時大腿遭到強烈碰撞,瞬間劇痛讓他無法出力行走,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明顯的肌肉撕裂與腫脹。做完2次「超音波導引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PRP)注射治療」後,疼痛與無力感幾乎完全消失,可以繼續在球場奔跑彈跳。
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詹益承表示,病患主訴腿一踩地就痛,無法出力。根據X光結果,並未發現骨折情況,觸診與抗阻力測試後,懷疑右大腿股外側肌肉出現拉傷,透過超音波檢查,確認肌肉明顯的撕裂和腫脹。起初,病患只願意服用止痛藥與復健治療,但症狀仍持續,醫師建議同意接受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PRP)注射治療。
治療過程會先抽血到離心管中,分離出富含生長因子的PRP後,透過超音波導引,將PRP準確注射至撕裂傷位置,促進組織修復,同時對患處周邊一併檢查治療,確保獲得最佳治療成效,該病患亦同時治療患側過緊的髂脛束。第1次PRP注射後3週,病患症狀減輕超過一半,由於又參加了比賽,疼痛感稍有增加;第2次PRP注射後,疼痛和無力感幾乎全面緩解。
詹益承指出,PRP治療相當熱門,甚至已經到了氾濫地步,許多病患前來診間表示打過PRP但效果不好,進一步詢問發現並沒有做超音波檢查與導引注射,未治療周邊一起受傷的關節與組織,效果當然差很多。
若要接受PRP注射治療,要記得2大重點:1.要選擇具有超音波檢查與導引注射的醫療機構與科別。2.醫師需具備接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觀念與技巧訓練,這二者缺一不可。